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二路智慧社区建设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2页 |
2.1.1 智慧社区 | 第17-19页 |
2.1.2 智慧社区建设 | 第19-20页 |
2.1.3 城市社区 | 第20-21页 |
2.1.4 城市社区治理 | 第21-2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2-23页 |
2.2.2 城市社区治理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石门二路智慧社区建设现状分析 | 第25-36页 |
3.1 石门二路智慧社区建设状况 | 第25-28页 |
3.1.1 智慧社务建设现状 | 第25-28页 |
3.1.2 智慧政务建设现状 | 第28页 |
3.2 石门二路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3.2.1 政府层面:缺乏有力的指导体系 | 第29-30页 |
3.2.2 社会层面:缺乏共融的互动平台 | 第30页 |
3.2.3 社区层面:缺乏广泛的居民参与 | 第30-31页 |
3.3 石门二路智慧社区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6页 |
3.3.1 政府保障机制不全 | 第32-33页 |
3.3.2 社会动员作用不显 | 第33-34页 |
3.3.3 社区参与意识不强 | 第34-36页 |
第4章 国内外智慧社区建设的实践及其经验借鉴 | 第36-42页 |
4.1 国外典型智慧社区的实践 | 第36-38页 |
4.1.1 新加坡 | 第36-37页 |
4.1.2 美国纽约 | 第37-38页 |
4.2 国内典型智慧社区的实践 | 第38-40页 |
4.2.1 江苏 | 第38-39页 |
4.2.2 北京 | 第39-40页 |
4.3 国内外智慧社区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 第40-42页 |
第5章 石门二路智慧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42-56页 |
5.1 政府层面:政府引导注重顶层设计 | 第42-46页 |
5.1.1 构建新型管理体制 | 第42-43页 |
5.1.2 完善智慧服务体系 | 第43-44页 |
5.1.3 开拓智能平台建设 | 第44-46页 |
5.2 社会层面:社区各方注重形成合力 | 第46-51页 |
5.2.1 凝聚社区治理共识 | 第46-48页 |
5.2.2 整合社区各方资源 | 第48-49页 |
5.2.3 创新社区共治模式 | 第49-51页 |
5.3 社区层面:社区治理注重居民参与 | 第51-56页 |
5.3.1 培育社区自治意识 | 第51-53页 |
5.3.2 拓宽居民参与渠道 | 第53-54页 |
5.3.3 加强社区队伍建设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