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课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1.2.1 基于暂态量的输电线路保护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2 基于微分方程算法的输电线路距离保护研究现状 | 第20页 |
1.2.3 输电线行波保护相关原理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1 研究对象与目标 | 第22-23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3-25页 |
第2章 应用等效电路模型分析输电系统的行波传播过程 | 第25-40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输电线的波动方程及波阻抗频率特性 | 第25-31页 |
2.2.1 单相有损输电线的波动方程 | 第25-26页 |
2.2.2 三相有损输电线的波动方程 | 第26-29页 |
2.2.3 输电线波阻抗的频率特性 | 第29-31页 |
2.3 输电线的等效二端口电路模型及行波传播过程分析 | 第31-35页 |
2.3.1 无故障线路的等效二端口电路模型 | 第31-32页 |
2.3.2 故障线路的等效二端口电路模型及行波传播过程 | 第32-34页 |
2.3.3 输电线传输函数的频率特性 | 第34-35页 |
2.4 母线网络的等效电路及行波传播过程分析 | 第35-39页 |
2.4.1 彼德逊法则 | 第35-36页 |
2.4.2 母线网络的等效电路及行波传播过程分析 | 第36-37页 |
2.4.3 母线网络波阻抗及其频率特性 | 第37-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计及线路传输函数的超高速单元式纵联保护 | 第40-55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S变换提取故障行波 | 第40-45页 |
3.2.1 故障行波的数学表达 | 第40-41页 |
3.2.2 S变换提取故障行波 | 第41-45页 |
3.3 区内外故障初始行波特征分析 | 第45-48页 |
3.3.1 区内故障时线路两端初始行波特征 | 第45-47页 |
3.3.2 区外故障时线路两端初始行波特征 | 第47-48页 |
3.4 计及线路传输函数的纵联保护 | 第48-54页 |
3.4.1 区内故障判据 | 第48-49页 |
3.4.2 纵联保护算法 | 第49-51页 |
3.4.3 仿真分析 | 第51-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基于视在波阻抗的超高速方向继电器 | 第55-77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视在波阻抗 | 第55-60页 |
4.2.1 视在波阻抗定义 | 第55-56页 |
4.2.2 应用S变换计算视在波阻抗 | 第56-58页 |
4.2.3 视在波阻抗的适用频带 | 第58-60页 |
4.3 基于视在波阻抗的方向继电器 | 第60-68页 |
4.3.1 双欧姆圆方向判据 | 第60-61页 |
4.3.2 方向判据中整定值的设定 | 第61-62页 |
4.3.3 波阻抗方向继电器算法 | 第62-63页 |
4.3.4 仿真分析 | 第63-68页 |
4.4 基于视在波阻抗相角的方向继电器 | 第68-75页 |
4.4.1 视在波阻抗相角 | 第68-70页 |
4.4.2 相角比较的方向判据 | 第70页 |
4.4.3 相角比较式方向继电器算法 | 第70-71页 |
4.4.4 仿真分析 | 第71-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5章 基于微分方程算法的快速距离保护方案 | 第77-87页 |
5.1 引言 | 第77页 |
5.2 测量阻抗的微分方程算法 | 第77-81页 |
5.2.1 微分方程算法 | 第77-79页 |
5.2.2 差分法求解微分方程 | 第79-81页 |
5.3 应用HHT处理微分方程算法结果的距离保护方案 | 第81-86页 |
5.3.1 应用HHT处理微分方程算法结果 | 第81-82页 |
5.3.2 距离保护方案 | 第82-83页 |
5.3.3 仿真分析 | 第83-8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6章 利用基波相量变化率的故障选相与雷击干扰识别 | 第87-104页 |
6.1 引言 | 第87页 |
6.2 基波相量变化率的定义 | 第87-88页 |
6.3 利用基波电流相量变化率的故障选相 | 第88-94页 |
6.3.1 各种故障类型的特征 | 第88-91页 |
6.3.2 故障选相算法 | 第91-92页 |
6.3.3 仿真分析 | 第92-94页 |
6.4 利用基波电流相量变化率的雷击干扰识别 | 第94-103页 |
6.4.1 雷电波及雷击线路情况分析 | 第94-95页 |
6.4.2 雷击与故障特征分析 | 第95-98页 |
6.4.3 雷击干扰识别算法 | 第98-100页 |
6.4.4 仿真分析 | 第100-10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7章 输电线快速保护实验装置设计 | 第104-118页 |
7.1 引言 | 第104页 |
7.2 保护逻辑 | 第104-107页 |
7.2.1 行波纵联保护逻辑 | 第104-106页 |
7.2.2 快速距离保护逻辑 | 第106-107页 |
7.3 微机保护实验装置设计 | 第107-112页 |
7.3.1 功能分析 | 第107-108页 |
7.3.2 硬件设计 | 第108-110页 |
7.3.3 软件设计 | 第110-112页 |
7.4 关键程序及算法测试 | 第112-117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18-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9页 |
作者简介 | 第12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129-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