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 实证研究结论 | 第13-14页 |
1.6 本文行文思路及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2.1 国外学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2 国内学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3 文献综述评价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土地的基础概念和理论 | 第20-26页 |
3.1 土地、土地资源、土地利用 | 第20页 |
3.2 城市土地、绩效 | 第20-21页 |
3.3 土地相关基础理论介绍 | 第21-26页 |
3.3.1 土地区位理论 | 第21-22页 |
3.3.2 地租地价理论 | 第22页 |
3.3.3 紧凑城市理论 | 第22-23页 |
3.3.4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 第23页 |
3.3.5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3-24页 |
3.3.6 环境承载力理论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兰州市土地利用概况 | 第26-30页 |
4.1 概况 | 第26-27页 |
4.1.1 自然地理条件概况 | 第26页 |
4.1.2 生态环境变化概况 | 第26-27页 |
4.1.3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 第27页 |
4.2 兰州市市辖区建设用地利用现状 | 第27-30页 |
4.2.1 土地利用概况 | 第27-28页 |
4.2.2 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第五章 兰州市土地绩效水平指标体系构建和方法选择 | 第30-36页 |
5.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0-32页 |
5.1.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30页 |
5.1.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第30-32页 |
5.1.3 数据来源 | 第32页 |
5.2 评价方法 | 第32-36页 |
5.2.1 运用极差法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 | 第32页 |
5.2.2 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客观赋予27个指标加权计算的权重 | 第32-34页 |
5.2.3 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土地的绩效值以衡量其利用效果 | 第34页 |
5.2.4 障碍度模型诊断障碍因素 | 第34-36页 |
第六章 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绩效动态评价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36-49页 |
6.1 数据规范化处理 | 第36-37页 |
6.2 确定指标权重 | 第37-38页 |
6.3 土地的综合绩效值测算及实证结果分析 | 第38-42页 |
6.3.1 综合绩效值测算实证结果 | 第38-39页 |
6.3.2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39-42页 |
6.4 障碍因子测度及实证结果分析 | 第42-49页 |
6.4.1 障碍因子测度结果 | 第42-43页 |
6.4.2 障碍因子测度实证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6.4.3 主要障碍指标的障碍度排序结果及分析 | 第46-4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思考 | 第49-52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49页 |
7.2 促使土地实现更高绩效值的对策建议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