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流溪河”方案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项目由来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项目背景 | 第11-12页 |
1.2.1 政策背景 | 第11-12页 |
1.2.2 技术背景 | 第12页 |
1.3 现状分析 | 第12-16页 |
1.3.1 流溪河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存在问题 | 第14-15页 |
1.3.3 国内外现状 | 第15-16页 |
1.4 设计原则 | 第16-17页 |
1.5 设计依据 | 第17-18页 |
1.5.1 法律、法规 | 第17页 |
1.5.2 相关标准及规范性文件 | 第17-18页 |
1.6 设计目标 | 第18-21页 |
1.6.1 基础设施建设 | 第18-19页 |
1.6.2 数据中心建设 | 第19页 |
1.6.3 业务系统建设 | 第19-20页 |
1.6.4 保障体系建设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业务需求分析 | 第21-26页 |
2.1 工程建设管理模块 | 第21页 |
2.2 水利工程管理模型 | 第21-22页 |
2.3 水资源管理模型 | 第22-23页 |
2.4 供水管理模型 | 第23-24页 |
2.5 排水管理模型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总体框架设计 | 第26-33页 |
3.1 系统的运行架构 | 第26-28页 |
3.2 总体架构 | 第28-33页 |
3.2.1 水务系统 | 第29页 |
3.2.2 感知体系 | 第29页 |
3.2.3 控制体系 | 第29-30页 |
3.2.4 水务信息网 | 第30页 |
3.2.5 数据中心 | 第30-31页 |
3.2.6 业务应用系统 | 第31页 |
3.2.7 保障体系 | 第31-32页 |
3.2.8 安全体系 | 第32-33页 |
第四章 详细设计 | 第33-46页 |
4.1 感知网建设 | 第33-34页 |
4.1.1 信息采集网建设 | 第33页 |
4.1.2 远程控制网建设 | 第33-34页 |
4.1.3 传输网络建设 | 第34页 |
4.2 数据中心建设 | 第34-38页 |
4.2.1 数据库建设 | 第35-37页 |
4.2.2 水务专用云建设 | 第37-38页 |
4.3 应用系统建设 | 第38页 |
4.4 保障体系建设 | 第38-42页 |
4.4.1 管理体制 | 第38-39页 |
4.4.2 法规体系 | 第39-40页 |
4.4.3 标准规范 | 第40-41页 |
4.4.4 资金保障 | 第41-42页 |
4.5 安全体系建设 | 第42-46页 |
4.5.1 信息系统安全 | 第42-43页 |
4.5.2 安全策略 | 第43-44页 |
4.5.3 人员设备安全管理 | 第44-45页 |
4.5.4 安全事故管理 | 第45-46页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第46-56页 |
5.1 水资源管理系统 | 第46-47页 |
5.2 供水行业管理系统 | 第47-48页 |
5.3 排水行业管理系统 | 第48-49页 |
5.4 河道综合管理系统 | 第49-50页 |
5.5 水利工程管理系统 | 第50-52页 |
5.6 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 第52-53页 |
5.7 电子政务系统 | 第53-54页 |
5.8 系统管理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