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0-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6页 |
1.3.1 烧结基本理论 | 第13-17页 |
1.3.2 脉冲电流烧结机理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3 广义热弹性和广义热弹性扩散理论研究现状 | 第19-26页 |
1.4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2 考虑非Fourier定律的热力耦合传播及数值仿真 | 第28-42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热力耦合控制方程 | 第28-29页 |
2.3 烧结体温度场模拟 | 第29-34页 |
2.4 颗粒系统温度场模拟 | 第34-39页 |
2.4.1 有限元方程建立 | 第34-35页 |
2.4.2 两颗粒模型及结果讨论 | 第35-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2页 |
3 烧结初期波效应产生的温度和应力对烧结驱动力的影响 | 第42-68页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3.2 等径两颗粒模型 | 第43-46页 |
3.3 热应力对空位浓度差的影响 | 第46-58页 |
3.3.1 对空位浓度差的修正 | 第46-49页 |
3.3.2 数值计算及结果讨论 | 第49-58页 |
3.3.3 本节小结 | 第58页 |
3.4 空位浓度差对烧结激活能的影响 | 第58-65页 |
3.4.1 颈长率对激活能的影响 | 第58-61页 |
3.4.2 空位浓度差对激活能的影响 | 第61-6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4 颗粒几何参数与温度梯度对烧结驱动力的影响 | 第68-88页 |
4.1 引言 | 第68页 |
4.2 非等径两颗粒模型 | 第68-70页 |
4.3 温温度梯度对热扩散驱动力的影响 | 第70-73页 |
4.4 计算结果和讨论 | 第73-81页 |
4.4.1 温度场和空位扩散通量 | 第73-76页 |
4.4.2 热扩散通量 | 第76-80页 |
4.4.3 本节小结 | 第80-81页 |
4.5 非等径三颗粒模型 | 第81-87页 |
4.5.1 三颗粒模型及计算结果 | 第81-85页 |
4.5.2 与非等径两颗粒模型比较 | 第85-8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5 热-力-扩散耦合关系下浓度扩散通量对烧结驱动力的影响 | 第88-114页 |
5.1 引言 | 第88页 |
5.2 非Fick定律与广义热弹性扩散理论 | 第88-93页 |
5.2.1 Fick定律与非Fick定律 | 第88-89页 |
5.2.2 广义热弹性扩散理论 | 第89-93页 |
5.3 等径两颗粒三维模型计算 | 第93-105页 |
5.3.1 温度场和浓度场分布 | 第94-95页 |
5.3.2 体积扩散机制下的扩散通量 | 第95-102页 |
5.3.3 耦合扩散机制下的扩散通量 | 第102-104页 |
5.3.4 本节小结 | 第104-105页 |
5.4 非等径两颗模型计算 | 第105-112页 |
5.4.1 温度场和浓度场分布 | 第105-108页 |
5.4.2 扩散通量 | 第108-110页 |
5.4.3 与等径两颗粒结果比较 | 第110-11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14-11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14-115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115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115-118页 |
致谢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4页 |
附录 | 第134-135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34页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 第134-135页 |
C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