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罗丹明类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对Fe3+和Au3+检测

摘要第6-8页
英文摘要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荧光探针的主要识别原理第13-16页
        1.2.1 光诱导电子转移(PET)第13-14页
        1.2.2 分子内电荷转移(ICT)第14页
        1.2.3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ESIPT)第14-15页
        1.2.4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第15页
        1.2.5 键能量转移(TBET)第15-16页
        1.2.6 激基缔合物(Excimer)第16页
    1.3 罗丹明类探针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第16-27页
        1.3.1 基于罗丹明类Cu2+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第17-21页
        1.3.2 基于罗丹明类Hg2+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第21-24页
        1.3.3 基于罗丹明类Fe~(3+)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第24-25页
        1.3.4 基于罗丹明类Au~(3+)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第25-26页
        1.3.5 基于罗丹明类其他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第26-27页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7-29页
第二章 罗丹明类荧光探针RH-Fe的合成及对Fe~(3+)的检测第29-43页
    2.1 引言第29-30页
    2.2 实验部分第30-34页
        2.2.1 仪器和材料第30-31页
        2.2.2 实验方法第31-3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4-42页
        2.3.1 探针RH-Fe水溶性的研究第34-35页
        2.3.2 探针RH-Fe光学性质的研究第35页
        2.3.3 探针RH-Fe+Fe~(3+)的荧光量子产率第35-36页
        2.3.4 探针RH-Fe选择性的研究第36-37页
        2.3.5 探针RH-Fe的Fe~(3+)浓度滴定的研究第37-38页
        2.3.6 探针RH-Fe对Fe~(3+)络合时间的研究第38-39页
        2.3.7 探针RH-Fe对Fe~(3+)络合机理的研究第39-40页
        2.3.8 探针RH-Fe对Fe~(3+)检测PH范围的研究第40-41页
        2.3.9 探针RH-Fe对Fe~(3+)实际样品的应用第41-42页
    2.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罗丹明类比率型荧光探针RH-Au的合成及对Au~(3+)的检测第43-64页
    3.1 引言第43-44页
    3.2 实验部分第44-50页
        3.2.1 仪器和材料第44-45页
        3.2.2 实验方法第45-5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0-63页
        3.3.1 溶剂效应对探针RH-Au的影响第50-51页
        3.3.2 探针RH-Au水溶性的研究第51-53页
        3.3.3 探针RH-Au光学性质的研究第53-54页
        3.3.4 探针RH-Au选择性的研究第54-55页
        3.3.5 探针RH-Au的Au~(3+)浓度滴定的研究第55-56页
        3.3.6 动力学研究第56页
        3.3.7 动力学曲线第56-57页
        3.3.8 探针RH-Au对Au~(3+)检测pH范围的研究第57-58页
        3.3.9 探针RH-Au对Au~(3+)检测机理的研究第58-61页
        3.3.10 探针RH-Au对Au~(3+)制备滤纸条的应用第61页
        3.3.11 探针RH-Au对Au~(3+) 细胞成像的应用第61-63页
    3.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全文总结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4页
缩写词第74-75页
附图第75-87页
致谢第87-88页
作者简介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QuickBird影像的城市用地分类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耕地质量评价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研究--以东乡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