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颗粒物质 | 第11-19页 |
1.1.1 颗粒物质的概念和特点 | 第11-12页 |
1.1.2 颗粒物质中的奇特现象 | 第12-16页 |
1.1.3 颗粒物质和通常物态的异同 | 第16-19页 |
1.2 颗粒固体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9-22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19-2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颗粒固体样品制备和相关理论介绍 | 第23-29页 |
2.1 颗粒固体样品的制备 | 第23-25页 |
2.2 等效介质理论简介 | 第25-26页 |
2.3 颗粒固体流体动力学介绍 | 第26-29页 |
第三章 颗粒固体的三轴压缩实验 | 第29-49页 |
3.1 引言 | 第29-30页 |
3.2 实验仪器和样品 | 第30-34页 |
3.2.1 三轴剪切仪 | 第31-33页 |
3.2.2 颗粒固体样品 | 第33-34页 |
3.3 颗粒固体的应力-应变 | 第34-38页 |
3.3.1 应力-应变曲线特点 | 第34-36页 |
3.3.2 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因素 | 第36-38页 |
3.4 蠕变(Creep) | 第38-41页 |
3.4.1 颗粒固体蠕变的实验 | 第38-40页 |
3.4.2 蠕变的STZ解释 | 第40-41页 |
3.5 滞滑(Stick-slip) | 第41-46页 |
3.5.1 研究概况 | 第42-43页 |
3.5.2 滞滑的特点 | 第43-44页 |
3.5.3 颗粒大小对滞滑的影响 | 第44-45页 |
3.5.4 滞滑的STZ分析 | 第45-46页 |
3.6 本章总结 | 第46-49页 |
第四章 颗粒固体中超声波的传播 | 第49-79页 |
4.1 引言 | 第49-52页 |
4.2 超声仪器的介绍 | 第52-55页 |
4.2.1 超声压头 | 第53-55页 |
4.2.2 Face to face time的定标 | 第55页 |
4.3 声波在颗粒固体中的传播 | 第55-58页 |
4.3.1 相干波和散射波的特点 | 第56-58页 |
4.3.2 声波传播的影响因素 | 第58页 |
4.4 颗粒固体样品厚度对声波的影响 | 第58-66页 |
4.4.1 实验介绍 | 第59-60页 |
4.4.2 不同厚度样品中声波的频率谱 | 第60-62页 |
4.4.3 声波幅度和能量 | 第62-65页 |
4.4.4 声速 | 第65-66页 |
4.5 颗粒固体样品的应变对声波传播影响 | 第66-74页 |
4.5.1 实验设计 | 第66-68页 |
4.5.2 样品应变对声波波形的影响 | 第68-70页 |
4.5.3 声波频率和能量 | 第70-72页 |
4.5.4 声速 | 第72-74页 |
4.6 不同边界条件下颗粒固体样品中的声波传播 | 第74-77页 |
4.6.1 实验设计 | 第74-75页 |
4.6.2 不同边界样品中的声波波形 | 第75-76页 |
4.6.3 声速-压力关系 | 第76-77页 |
4.7 本章总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颗粒固体中声速-压力指数转变的实验探讨 | 第79-93页 |
5.1 引言 | 第79-80页 |
5.2 压缩致密对声速-压力指数的影响 | 第80-85页 |
5.2.1 实验设计 | 第81-82页 |
5.2.2 声速 | 第82-84页 |
5.2.3 结果分析 | 第84-85页 |
5.3 循环加载对声速-压力指数转变的影响 | 第85-91页 |
5.3.1 实验设计 | 第85-87页 |
5.3.2 循环加载下颗粒固体中的声速 | 第87-89页 |
5.3.3 EMT,GSH对实验结果的讨论 | 第89-91页 |
5.4 本章总结 | 第91-93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93-95页 |
附录A:橡皮膜对实验结果影响的估计 | 第95-96页 |
附录B:EMT理论的基本思路 | 第96-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9页 |
作者简介 | 第109-110页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