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沥青老化和再生机理分析及其再生混合料性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9-11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对沥青老化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国内外对沥青再生利用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1 国外现状第12-14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沥青的基本理论概述第17-33页
    2.1 基质沥青的基本组分第17-19页
        2.1.1 饱和分第17页
        2.1.2 芳香分第17-18页
        2.1.3 胶质第18页
        2.1.4 沥青质第18-19页
    2.2 沥青溶液的相关理论知识第19-21页
        2.2.1 沥青的胶体结构第19-21页
        2.2.2 沥青质与可溶质的性质对沥青胶体结构的影响第21页
    2.3 沥青的动态流变性能第21-26页
        2.3.1 沥青材料的流动性第22-23页
        2.3.2 沥青的粘弹性第23-24页
        2.3.3 研究沥青流变性的方法第24-26页
    2.4 沥青的老化机理第26页
    2.5 再生机理第26-29页
        2.5.1 组分迁移理论第27-28页
        2.5.2 相容性理论第28-29页
    2.6 研究方法第29-31页
        2.6.1 老化方法第29页
        2.6.2 路用性能分析方法第29页
        2.6.3 高温粘度分析方法第29-30页
        2.6.4 组分分析试验方法第30页
        2.6.5 动态剪切流变DSR分析方法第30页
        2.6.6 沥青混合料常规性能分析方法第30-31页
    2.7 沥青混合料再生配合比设计方法第31-33页
第三章 沥青的老化机理研究第33-50页
    引言第33页
    3.1 沥青的几种老化机理第33-34页
    3.2 沥青的老化方法第34页
    3.3 沥青的老化指标第34-35页
    3.4 沥青老化后路用性能分析第35-40页
        3.4.1 实验原料第35页
        3.4.2 实验方法第35页
        3.4.3 我国沥青老化指标的分析与评价第35-40页
    3.5 组分分析与性能测试第40-43页
        3.5.1 旋转薄膜烘箱老化对沥青组分的影响第40-43页
    3.6 动态剪切流变仪试验流变分析第43-49页
        3.6.1 动态剪切流变仪试验原理与参数意义第43-45页
        3.6.2 试验结果分析第45-49页
    3.7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沥青的再生机理研究第50-69页
    4.1 废旧沥青的回收方法分析第50-51页
        4.1.1 阿布森法第50页
        4.1.2 旋转蒸法器法第50-51页
        4.1.3 超负压旋转蒸发器法第51页
        4.1.4 两种回收方法所得沥青性能比较第51页
    4.2 再生剂的作用与选择第51-54页
        4.2.1 再生剂的作用第51-52页
        4.2.2 再生剂的技术指标第52-53页
        4.2.3 再生剂的再生机理第53页
        4.2.4 再生剂的选择第53页
        4.2.5 再生剂掺量的确定第53-54页
        4.2.6 再生剂对旧沥青的适应性第54页
    4.3 试验部分第54-68页
        4.3.1 原材料第54-55页
        4.3.2 旧路面调查第55页
        4.3.3 旧沥青混合料(RAP)第55页
        4.3.4 旧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含最和级配第55-56页
        4.3.5 回收旧集料的性质第56-58页
        4.3.6 再生沥青的性能及指标评价第58-68页
    4.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热再生混合料技术研究第69-87页
    5.1 热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第69-73页
        5.1.1 美国热拌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第69-71页
        5.1.2 热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第71-73页
    5.2 热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第73-85页
        5.2.1 配合比设计试验方案第73-75页
        5.2.2 再生混合料的级配设计第75-77页
        5.2.3 马歇尔试验结果第77-79页
        5.2.4 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第79-84页
        5.2.5 分析小结第84-85页
    5.3 小结第85-87页
第六章 结论第87-89页
    6.1 结论第87页
    6.2 进一步研究设想第87-89页
致谢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3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3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硏项目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哈汉民居文化对比研究--以毡房和四合院为例
下一篇:南北朝汉语连动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