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8页 |
1.1 有机催化简介 | 第7-9页 |
1.2 有机催化的特点 | 第9-10页 |
1.3 有机催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 第10-26页 |
1.3.1 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催化硝基烯烃不对称反应 | 第11-18页 |
1.3.2 手性硫脲类催化不对称反应 | 第18-21页 |
1.3.3 金鸡纳碱类催化不对称反应 | 第21-23页 |
1.3.4 轴手性类化合物催化不对称反应 | 第23-26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1.4.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26-27页 |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C_2轴手性BINOL酰胺类催化剂的设计及合成 | 第28-36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实验准备 | 第28页 |
2.2.1 实验用药品 | 第28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2.3 Boc-L-脯氨的合成 | 第28-30页 |
2.4(R)或(S)-2,2-二羟基-1,1-二萘-3,3-二羧酸的合成 | 第30-32页 |
2.5 C_2轴手性BINOL酰胺类催化剂的合成 | 第32-35页 |
2.5.1 C_2轴手性BINOL酰胺类催化剂的合成路线 | 第32-33页 |
2.5.2 C_2轴手性BINOL酰胺类催化剂数据分析 | 第33-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C_2轴手性BINOL酰胺类催化剂催化蒽酮与 β-硝基烯烃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 | 第36-50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实验准备 | 第36页 |
3.2.1 实验药品 | 第36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3.3 催化底物β-硝基烯烃的合成 | 第36-38页 |
3.4 外消旋体的制备 | 第38-39页 |
3.5 C_2轴手性BINOL酰胺类催化剂催化反应条件筛选 | 第39-49页 |
3.5.1 催化剂的筛选 | 第39-40页 |
3.5.2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40-41页 |
3.5.3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41-42页 |
3.5.4 催化剂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42-43页 |
3.5.5 底物的扩展 | 第43-45页 |
3.5.6 催化产物的数据分析 | 第45-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手性吡咯烷酰胺类催化剂的设计和合成 | 第50-55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实验准备 | 第50页 |
4.2.1 实验用药品 | 第50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0页 |
4.3 手性吡咯酰胺催化剂的合成 | 第50-53页 |
4.3.1 手性吡咯烷酰胺类催化剂的合成路线 | 第50-52页 |
4.3.2 手性吡咯烷酰胺类催化剂数据分析 | 第52-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手性吡咯烷酰胺类催化剂催化吲哚与 β-硝基烯烃反应 | 第55-66页 |
5.1 引言 | 第55页 |
5.2 实验准备 | 第55页 |
5.2.1 实验药品 | 第55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55页 |
5.3 外消旋体的制备 | 第55-56页 |
5.4 手性吡咯烷酰胺类有机小分子催化反应条件筛选 | 第56-65页 |
5.4.1 催化剂的筛选 | 第57页 |
5.4.2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57-58页 |
5.4.3 温度以及催化剂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58-59页 |
5.4.4 底物的扩展 | 第59-61页 |
5.4.5 催化产物的数据分析 | 第61-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图:部分化合物的NMR及MS谱图 | 第79-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