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1.2.1 HPFRCC材料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 第12-15页 |
1.2.2 HPFRCC结构构件性能研究 | 第15-18页 |
1.3 HPFRCC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 第18-21页 |
1.3.1 结构工程 | 第18-19页 |
1.3.2 修复工程 | 第19-21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2 原材料及试验方案 | 第24-38页 |
2.1 原材料 | 第24-27页 |
2.1.1 水泥 | 第24页 |
2.1.2 粉煤灰 | 第24-25页 |
2.1.3 骨料 | 第25-26页 |
2.1.4 减水剂 | 第26页 |
2.1.5 水 | 第26页 |
2.1.6 纤维 | 第26-27页 |
2.2 试件设计 | 第27-28页 |
2.3 配合比设计及试件制备 | 第28-30页 |
2.3.1 配合比设计 | 第28-29页 |
2.3.2 试件制备 | 第29-30页 |
2.4 原材料力学性能 | 第30-33页 |
2.4.1 钢筋 | 第30-31页 |
2.4.2 混凝土及HPFRCC | 第31-33页 |
2.5 试验方案及测试内容 | 第33-36页 |
2.5.1 试验仪器 | 第33页 |
2.5.2 试验装置 | 第33-34页 |
2.5.3 加载方案 | 第34页 |
2.5.4 测试内容 | 第34-3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3 试验现象与结果中析 | 第38-62页 |
3.1 试验现象 | 第38-46页 |
3.2 平截面假定验证 | 第46-48页 |
3.3 荷载-跨中挠度曲线中析 | 第48-51页 |
3.3.1 纤维体积掺量 | 第49页 |
3.3.2 纵筋配筋率 | 第49-50页 |
3.3.3 HPFRCC层厚度 | 第50页 |
3.3.4 混凝土/HPFRCC强度 | 第50-51页 |
3.4 钢筋应变中析 | 第51-52页 |
3.5 混凝土压应变中析 | 第52-54页 |
3.6 钢筋混凝土/HPFRCC复合梁的特征荷载中析 | 第54-59页 |
3.6.1 开裂荷载中析 | 第54-56页 |
3.6.2 屈服荷载中析 | 第56-57页 |
3.6.3 极限荷载中析 | 第57-5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9-62页 |
4 钢筋混凝土/HPFRCC复合梁承载力中析 | 第62-70页 |
4.1 材料力学模型 | 第62-63页 |
4.2 钢筋混凝土/HPFRCC复合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 第63-67页 |
4.2.1 普通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模型 | 第63-65页 |
4.2.2 钢筋混凝土/HPFRCC复合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 第65-67页 |
4.3 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比较 | 第67页 |
4.4 影响极限承载力因素中析 | 第67-6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5 钢筋混凝土/HPFRCC复合梁裂缝中布中析 | 第70-80页 |
5.1 普通混凝土梁裂缝间距计算模型 | 第70-72页 |
5.2 钢筋混凝土/HPFRCC复合梁裂缝间距模型的建立 | 第72-78页 |
5.2.1 钢筋同高度处复合梁裂缝平均间距计算 | 第72-75页 |
5.2.2 上层混凝土裂缝平均间距计算 | 第75-7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0-84页 |
6.1 结论 | 第80-81页 |
6.2 展望 | 第8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作者简历 | 第90-9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