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WY地区页岩气藏测井精细评价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30页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页岩气研究现状第12-27页
        1.2.1 北美页岩气勘探开发历程和现状第12-16页
        1.2.2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历程和现状第16-18页
        1.2.3 页岩气测井评价技术进展第18-22页
        1.2.4 页岩气开发案例分析第22-27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思路第27-28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27页
        1.3.2 技术思路第27-28页
    1.4 创新点第28-30页
第2章 WY地区页岩气藏地质概况第30-50页
    2.1 形成页岩气藏的构造条件第30-33页
        2.1.1 区域构造背景第30页
        2.1.2 构造基本特征第30-31页
        2.1.3 断层特征第31-32页
        2.1.4 圈闭特征第32页
        2.1.5 WY构造形成过程第32-33页
    2.2 WY页岩气藏地层条件第33-36页
        2.2.1 构造主体地层及岩性第33-35页
        2.2.2 龙马溪组页岩层第35-36页
    2.3 WY及邻区页岩气成烃条件第36-41页
        2.3.1 烃源岩第36-39页
        2.3.2 总有机碳含量第39页
        2.3.3 演化成熟度第39页
        2.3.4 岩性特征第39-40页
        2.3.5 物性特征第40页
        2.3.6 页岩层储集类型第40页
        2.3.7 生、储、盖层组合分析第40-41页
    2.4 WY构造勘探概况第41-49页
        2.4.1 常规天然气勘探概况第41-45页
        2.4.2 页岩气勘探概况第45-49页
    2.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3章 页岩气藏测井精细评价第50-88页
    3.1 页岩气藏测井评价难点第50-55页
        3.1.1 页岩气常规测井响应第53-54页
        3.1.2 页岩气藏岩石物理岩芯分析第54-55页
    3.2 页岩气藏测井系列优选第55-60页
        3.2.1 测井项目优选第55-58页
        3.2.2 水平井测井传输方式优选第58-60页
    3.3 页岩气藏储层品质测井评价第60-80页
        3.3.1 页岩气藏岩性和矿物组分测井检测第60-65页
        3.3.2 页岩气藏总有机碳含量测井响应和计算第65-70页
        3.3.3 页岩气藏的孔隙度测井表征第70-73页
        3.3.4 页岩气藏的饱和度测井标识第73-76页
        3.3.5 页岩气藏的渗透率测井反映第76-77页
        3.3.6 测井检测页岩气含气量第77-80页
    3.4 WY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测井精细评价第80-86页
        3.4.1 解释模型的岩芯刻度第80-82页
        3.4.2 矿物组分测井分析第82-83页
        3.4.3 研究区储层品质测井评价第83-86页
    3.5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4章 裂缝评价与地应力方向研究第88-101页
    4.1 裂缝和地应力对钻完井的影响第88-89页
    4.2 测井判断裂缝与断层第89-94页
        4.2.1 高导缝识别第89-90页
        4.2.2 高阻缝识别第90-92页
        4.2.3 微断层识别第92页
        4.2.4 多井裂缝分析第92-94页
    4.3 井旁构造特征测井分析第94-96页
    4.4 地应力方向判断第96-99页
    4.5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第5章 页岩气藏岩石力学测井评价第101-134页
    5.1 页岩岩石力学特性第101-103页
    5.2 岩石力学模型第103-107页
        5.2.1 各向同性岩石力学模型第103-105页
        5.2.2 各向异性岩石力学模型第105-107页
    5.3 岩石力学模型测井方法求解第107-116页
        5.3.1 频散分析各向异性类型第107-109页
        5.3.2 各向异性弹性参数求解第109-112页
        5.3.3 岩石强度参数和内摩擦角计算第112-113页
        5.3.4 孔隙压力测井预测第113-114页
        5.3.5 上覆岩层压力计算第114-115页
        5.3.6 水平地应力计算第115-116页
    5.4 考虑弱面和各向异性的井壁稳定性分析第116-119页
        5.4.1 各向异性地层近井眼应力状态第116-118页
        5.4.2 各向异性岩石强度和井眼破坏准则第118-119页
    5.5 研究区井壁稳定性分析第119-133页
        5.5.1 各向异性弹性参数计算第119-120页
        5.5.2 孔隙压力测井预测第120-121页
        5.5.3 测井分析地应力剖面第121-122页
        5.5.4 井壁稳定性分析第122-133页
    5.6 本章小结第133-134页
第6章 页岩气水平井压裂评价第134-157页
    6.1 水平井微地震压裂监测第134-142页
        6.1.1 微地震压裂监测技术第134-136页
        6.1.2 研究井压裂监测第136-142页
    6.2 水平井产气剖面测量第142-155页
        6.2.1 水平井流态第144-146页
        6.2.2 水平井产出剖面测量及解释方法第146-149页
        6.2.3 研究区产气剖面测量第149-155页
    6.3 本章小结第155-157页
第7章 结论和建议第157-159页
致谢第159-160页
参考文献第160-17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贵州省印江县革底滑坡成因机制研究
下一篇:普通稠油多元热流体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及技术筛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