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带约束偏心受压不锈钢柱抗火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5页
        §1.1.1 火灾的危害第12-13页
        §1.1.2 我国不锈钢的发展第13-14页
        §1.1.3 不锈钢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3页
        §1.2.1 常温下不锈钢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现状第15-19页
        §1.2.2 高温下不锈钢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现状第19-21页
        §1.2.3 不锈钢柱抗火性能研究现状第21-22页
        §1.2.4 约束钢柱的抗火性能研究现状第22-23页
    §1.3 研究意义第23-24页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24-25页
    参考文献第25-27页
第二章 常温及高温下不锈钢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第27-58页
    §2.1 概述第27页
    §2.2 不锈钢材料力学性能试验设备与试验方法第27-34页
        §2.2.1 试验设备第27-29页
        §2.2.2 试验试件制备第29-33页
        §2.2.3 试验方法第33-34页
    §2.3 不锈钢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结果第34-48页
        §2.3.1 常温下不锈钢材性试验结果第34-37页
        §2.3.2 高温下不锈钢材性稳态试验结果第37-44页
        §2.3.3 高温下不锈钢材性瞬态试验结果第44-48页
    §2.4 试验结果分析第48-56页
        §2.4.1 高温下不锈钢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稳态试验和瞬态试验结果对比第48-51页
        §2.4.2 高温下不锈钢材料力学性能各参数折减系数公式拟合第51-55页
        §2.4.3 高温下不锈钢材料应力-应变曲线应变硬化系数对比第55-56页
    §2.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8页
第三章 带约束偏心受压不锈钢柱火灾试验第58-93页
    §3.1 概述第58页
    §3.2 试验炉与数据采集设备第58-60页
    §3.3 加载反力架和试验试件的设计与制作第60-66页
        §3.3.1 加载反力架的设计与制作第60-61页
        §3.3.2 试验试件的设计与制作第61-66页
    §3.4 试验测量内容第66-68页
    §3.5 试验步骤第68-71页
    §3.6 试验现象第71-78页
    §3.7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第78-90页
        §3.7.1 初始缺陷第78-79页
        §3.7.2 炉温(炉腔内空气温度)升温曲线第79-81页
        §3.7.3 约束钢梁内部升温曲线第81-83页
        §3.7.4 试件表面升温曲线第83-87页
        §3.7.5 试件轴向位移-时间曲线第87-89页
        §3.7.6 试件跨中侧向位移-时间曲线第89-90页
    §3.8 试验结果第90-91页
    §3.9 本章小结第91页
    参考文献第91-93页
第四章 带约束偏心受压不锈钢柱抗火性能数值模拟第93-112页
    §4.1 概述第93页
    §4.2 热力耦合分析方法第93-94页
    §4.3 试验反力架中约束钢梁支座反力计算第94-95页
    §4.4 常温下偏心受压不锈钢柱极限承载力计算第95-99页
        §4.4.1 几何模型构建第96页
        §4.4.2 单元类型与网格划分第96-97页
        §4.4.3 材料的力学性能第97页
        §4.4.4 边界条件与加载方式第97-98页
        §4.4.5 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第98-99页
    §4.5 火灾下偏心受压不锈钢柱传热分析第99-101页
        §4.5.1 单元类型与加载方式第99页
        §4.5.2 热工性能参数第99-100页
        §4.5.3 试件表面升温曲线第100-101页
    §4.6 带约束偏心受压不锈钢柱抗火性能分析第101-110页
        §4.6.1 高温下材料的物理力学模型第101-102页
        §4.6.2 边界条件与加载方式第102-103页
        §4.6.3 轴向位移-时间关系曲线第103-104页
        §4.6.4 跨中侧向位移-时间关系曲线第104-106页
        §4.6.5 轴力-时间关系曲线第106-107页
        §4.6.6 屈曲温度和破坏温度第107-108页
        §4.6.7 破坏形态第108-110页
    §4.7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2页
第五章 带约束偏心受压不锈钢柱抗火性能参数化分析第112-126页
    §5.1 概述第112-113页
    §5.2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简化第113-115页
        §5.2.1 简化模型的建立第113-114页
        §5.2.2 两种模型计算结果对比第114-115页
    §5.3 带约束偏心受压不锈钢柱抗火性能参数化分析第115-125页
        §5.3.1 初始弯曲缺陷e_0第116-117页
        §5.3.2 荷载比n第117-119页
        §5.3.3 轴向约束刚度比β第119-121页
        §5.3.4 长细比λ第121-122页
        §5.3.5 荷载偏心距e第122-124页
        §5.3.6 转角区材性第124-125页
    §5.4 本章小结第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26页
第六章 带约束偏心受压不锈钢柱抗火设计理论第126-141页
    §6.1 概述第126页
    §6.2 无约束偏心受压不锈钢柱抗火设计理论第126-127页
        §6.2.1 《欧洲规范》设计方法第126-127页
        §6.2.2 欧洲《不锈钢设计手册》设计方法第127页
    §6.3 带约束偏心受压不锈钢柱屈曲温度的计算方法第127-136页
        §6.3.1 试件屈曲时轴力与屈曲温度的关系第127-130页
        §6.3.2 火灾下带约束偏心受压不锈钢柱屈曲温度计算公式第130-132页
        §6.3.3 屈曲温度计算方法验证第132-135页
        §6.3.4 屈曲温度计算算例第135-136页
    §6.4 带约束偏心受压不锈钢柱屈曲温度和破坏温度的关系第136-140页
    §6.5 本章小结第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41-143页
    §7.1 结论第141-142页
    §7.2 展望第142-143页
致谢第143-14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辫状河砂岩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盒8_下段为例
下一篇:川东北地区气藏流体物性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