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供电公司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28页 |
2.1 内部控制 | 第19-23页 |
2.1.1 内部控制含义 | 第19页 |
2.1.2 内部控制要素 | 第19-23页 |
2.1.3 内部控制风险 | 第23页 |
2.2 风险评估 | 第23-26页 |
2.2.1 风险评估的含义 | 第23-24页 |
2.2.2 风险识别 | 第24页 |
2.2.3 风险评估的方法 | 第24-25页 |
2.2.4 风险应对策略 | 第25-26页 |
2.3 相关基础理论 | 第26-27页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6页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6-27页 |
2.3.3 系统论 | 第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H供电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及风险识别因素 | 第28-36页 |
3.1 H供电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第28页 |
3.2 H供电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第28-34页 |
3.2.1 控制环境 | 第29-32页 |
3.2.2 风险评估 | 第32-33页 |
3.2.3 控制活动 | 第33页 |
3.2.4 信息沟通 | 第33-34页 |
3.2.5 内部监督 | 第34页 |
3.3 H供电公司内部控制的主要风险点 | 第34-35页 |
3.3.1 内部评价范围不完整 | 第35页 |
3.3.2 内控评价方法相对单一 | 第35页 |
3.3.3 重点流程未进行内控风险测试 | 第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H供电公司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实证分析 | 第36-50页 |
4.1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的总体思想 | 第36页 |
4.2 风险评估体系构建的设计原则 | 第36-37页 |
4.2.1 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 | 第36页 |
4.2.2 全面性和重要性相结合 | 第36-37页 |
4.2.3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 第37页 |
4.3 风险评估体系的具体指标设计 | 第37-38页 |
4.4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的模型构建 | 第38-40页 |
4.4.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步骤 | 第38-39页 |
4.4.2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39-40页 |
4.5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的统计检验 | 第40-46页 |
4.5.1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指标 | 第40-44页 |
4.5.2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风险 | 第44-46页 |
4.6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的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4.6.1 经济风险分析 | 第47页 |
4.6.2 电力市场风险分析 | 第47页 |
4.6.3 政策风险分析 | 第47-48页 |
4.6.4 财务风险分析 | 第48页 |
4.6.5 安全风险分析 | 第48页 |
4.6.6 组织风险分析 | 第4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5章 H供电公司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应对策略 | 第50-54页 |
5.1 明确内部控制各部门职责 | 第50页 |
5.2 细化内控评价实施方案并贯彻落实 | 第50页 |
5.3 培育具有专业经验和内控评价技能的人才 | 第50-51页 |
5.4 优化评价程序创新评价方法 | 第51-53页 |
5.4.1 融合稽核结果补充评价重点 | 第51-52页 |
5.4.2 分析业务规则确定评价要点 | 第52页 |
5.4.3 优化抽样规则提高样本质量 | 第52-53页 |
5.4.4 实施多维测试挖掘实质问题 | 第5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