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开发运营视角下的社区准公益设施规划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1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成为社会发展迫切要求第10页
        1.1.2 准公益性公共服务成为供给难点第10页
        1.1.3 准公益性公共服务是增强城市吸引力的重要因素第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概念界定第11-14页
        1.3.1 公共设施第11页
        1.3.2 社区公共设施第11-12页
        1.3.3 社区准公益设施第12-14页
        1.3.4 开发运营第14页
    1.4 研究综述第14-16页
        1.4.1 公益性、准公益性、经营性公共设施差异化配置研究第14-15页
        1.4.2 社区准公益设施供给和需求研究第15页
        1.4.3 公共设施开发运营研究第15-16页
        1.4.4 小结第16页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8页
        1.5.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5.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6 研究框架第18-19页
第二章 国内外社区准公益性设施建设与运营经验第19-28页
    2.1 社区必备商业设施建设与运营经验第19-21页
        2.1.1 多伦多圣劳伦斯市场——多主体共同参与模式第19页
        2.1.2 新加坡小贩中心——政府主导开发建设模式第19-20页
        2.1.3 杭州市良渚文化村——开发商主导开发模式第20页
        2.1.4 社区必备商业案例小结第20-21页
    2.2 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与运营经验第21-23页
        2.2.1 拉赫苏伦文化中心——社区需求供给与可持续运营第21-22页
        2.2.2 日本社区图书馆——政府主导模式第22页
        2.2.3 河南“O2O社区书店”尚书房——书商集团“互联网+”探索模式第22-23页
        2.2.4 社区文化设施案例小结第23页
    2.3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与运营经验第23-25页
        2.3.1 德国法兰克福社区体育实践——精细化供给与多主体参与规划模式第23-24页
        2.3.2 美国比尔威市公园——政府直接管理,NGO运作模式第24页
        2.3.3 日本社区体育实践——综合性体育俱乐部模式第24页
        2.3.4 社区体育设施案例小结第24-25页
    2.4 社区综合性设施建设与运营经验第25-27页
        2.4.1 戴文市杜鲁社区中心——设计师-居民互动参与建设实践第25-26页
        2.4.2 苏州工业园邻里中心——国资公司主导设施开发运营第26-27页
        2.4.3 社区综合性设施案例小结第27页
    2.5 国内外社区准公益性设施经验总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南京市社区准公益设施供给机制及整体空间特征第28-39页
    3.1 建国后南京市社区准公益设施供应机制演变第28-35页
        3.1.1 计划供给时期(建国后——1970s)第28-29页
        3.1.2 计划与市场混合供给时期(1980s——1990s初)第29页
        3.1.3 市场化统一指标供给时期(1990s后期——2006)第29-31页
        3.1.4 集中用地供给时期(2006s——至今)第31-33页
        3.1.5 最新发展趋势:多元供给(2010年以后)第33-34页
        3.1.6 小结:南京市社区准公益设施供给机制演变特征第34-35页
    3.2 南京市主城区社区准公益设施空间分布第35-39页
        3.2.1 南京主城区社区准公益设施空间分布评价建构第35页
        3.2.2 南京主城区社区必备商业设施空间分布特征第35-37页
        3.2.3 南京主城区社区文化设施空间分布特征第37页
        3.2.4 南京主城区社区体育设施空间分布特征第37-38页
        3.2.5 小结:南京主城区准公益设施空间特征第38-39页
第四章 社区准公益设施“物质空间——开发建设”评价研究第39-82页
    4.1 研究案例概况第39-47页
        4.1.1 研究案例选取第39页
        4.1.2 秦淮区双塘案例基础分析第39-42页
        4.1.3 玄武区明故宫案例基础分析第42-45页
        4.1.4 建邺区兴隆案例基础分析第45-47页
        4.1.5 案例基础分析小结第47页
    4.2 社区准公益性设施空间评价体系建构第47-54页
        4.2.1 评价原则和方法第47-48页
        4.2.2 评价因子选取第48-50页
        4.2.3 评价权重确定第50-54页
        4.2.4 评价过程简介第54页
    4.3 社区必备商业设施物质空间评价第54-65页
        4.3.1 建设规模第54-56页
        4.3.2 设施可达性第56-59页
        4.3.3 空间环境第59-61页
        4.3.4 设施品质第61-62页
        4.3.5 “空间——开发建设”互动分析第62-65页
    4.4 社区文化设施物质空间评价第65-73页
        4.4.1 建设规模第65-66页
        4.4.2 设施可达性第66-67页
        4.4.3 空间环境第67-69页
        4.4.4 设施品质第69-70页
        4.4.5 “空间——开发建设”互动分析第70-73页
    4.5 社区体育设施物质空间评价第73-80页
        4.5.1 建设规模第73-74页
        4.5.2 设施可达性第74-75页
        4.5.3 空间环境第75-77页
        4.5.4 设施品质第77-78页
        4.5.5 “空间——开发建设”互动分析第78-80页
    4.6 “物质空间——开发建设”互动评价小结第80-82页
        4.6.1 各案例准公益设施特点汇总第80-81页
        4.6.2 小结:开发建设模式的空间影响第81-82页
第五章 社区准公益设施“人群使用——运营管理”评价研究第82-107页
    5.1 社区准公益设施使用评价体系建构第82-84页
        5.1.1 评价原则第82页
        5.1.2 评价过程第82-83页
        5.1.3 评价方法第83-84页
    5.2 社区必备商业设施使用评价第84-93页
        5.2.1 社区必备商业设施需求度第84-86页
        5.2.2 社区必备商业设施使用情况第86-90页
        5.2.3 “人群使用——运营管理”互动分析第90-93页
    5.3 社区文化设施使用评价第93-99页
        5.3.1 社区文化设施需求度第93-94页
        5.3.2 社区文化设施使用情况第94-95页
        5.3.3 “人群使用——运营管理”互动分析第95-99页
    5.4 社区体育设施使用评价第99-106页
        5.4.1 社区体育设施需求度第99-100页
        5.4.2 社区体育设施使用情况第100-103页
        5.4.3 “人群使用——运营管理”互动分析第103-106页
    5.5 “人群使用—运营管理”互动评价小结第106-107页
        5.5.1 “各案例准公益设施特点汇总第106页
        5.5.2 小结:运营模式的人群使用特征影响第106-10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建议第107-113页
    6.1 全文总结第107-109页
        6.1.1 研究思路总结第107页
        6.1.2 核心结论第107-108页
        6.1.3 研究创新点第108-109页
    6.2 策略建议第109-111页
        6.2.1 政策建议第109-110页
        6.2.2 规划作用第110页
        6.2.3 开发建设第110-111页
        6.2.4 运营管理第111页
    6.3 研究案例提升策划第111-113页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13-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个人简介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19页
附录1:本文研究社区准公益设施信息汇总第119-122页
附录2:准公益设施空间评价(分必备商业、文化、体育)专家打分表第122-124页
附录3:社区准公益设施调查问卷第124-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分散纳米氧化镁粒子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下一篇:察尔汗盐湖卤水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