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从“潘成刚等人抢劫案”论转化型抢劫罪的适用

内容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广东省封开县"潘成刚等人抢劫案"介绍第9-11页
 一、案情回顾第9页
 二、审理情况第9-10页
 三、本案的争议焦点第10-11页
第二章 "潘成刚"等人抢劫案"的争议焦点分析第11-24页
 一、转化型抢劫罪与先前行为的关系第11-15页
  1. 控方认为被告等人实施了盗窃行为即可构成转化型抢劫罪第11页
  2. 辩方辩称先行行为不构成犯罪,抢劫罪不成立第11-12页
  3. 对先前行为的讨论第12页
  4. 笔者结合立法和司法解释对此进行分析和认定第12-15页
 二、对转化型抢劫中实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当场性"及其暴力强度的认定第15-19页
  1. 控方指控被告等人当场使用暴力和暴力威胁,构成抢劫罪第15页
  2. 辩方辩称被告等人实施暴力和威胁不具有当场性且转化型抢劫罪主观恶性较小其暴力应达到一定程度方能转化第15-16页
  3. 对当场性问题的讨论第16页
  4. 笔者观点及分析第16-18页
  5. 本案中关于暴力以及暴力威胁行为的认定第18-19页
 三、同案犯在转化型抢劫罪中没有实施任何暴力或者暴力威胁的行为认定第19-24页
  1. 控方诉称同案犯没实施暴力和威胁也构成抢劫罪第20页
  2. 辩方称同案犯没实施暴力或暴力威胁不应成立抢劫罪第20-21页
  3. 对同案犯性质的讨论第21页
  4. 笔者观点及分析第21-24页
第三章 解决司法实践中对转化型抢劫罪的认定问题的建议第24-26页
 一、从立法修改或者司法解释将法条予以明确化第24页
 二、司法实务中应具体案件具体分析第24-26页
结语第26-27页
参考文献第27-28页
致谢第28页

论文共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法集资犯罪的认定问题研究--以吴英非法集资案为例
下一篇:“王光宇虐待、故意伤害董珊珊案”的法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