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脑血管疾病论文--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论文

天麻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眩晕病(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前言第12-13页
第一章 理论研究第13-19页
    1 中医学对眩晕病的认识第13-15页
        1.1 眩晕病病名及病因病机第13页
        1.2 辨证论治第13-14页
        1.3 单方验方第14-15页
        1.4 中医物理治疗第15页
    2 现代医学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认识第15-17页
        2.1 病因及病理第15页
        2.2 发病机制第15-16页
        2.3 危险因素第16-17页
        2.4 临床特点与临床表现第17页
        2.5 治疗和预防第17页
    3 眩晕病(腔隙性脑梗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第17-18页
    4 小结第18-19页
第二章 临床研究第19-27页
    1 资料和方法第19-21页
        1.1 病例选择标准第19-20页
        1.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3 观察指标第21页
        1.4 疗效评价第21页
        1.5 统计学分析第21页
    2 结果第21-24页
        2.1 一般资料分析第21页
        2.2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第21-22页
        2.3 三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第22页
        2.4 三组患者NIHSS和MMSE评分变化比较第22页
        2.5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第22页
        2.6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第22-23页
        2.7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第23页
        2.8 不良反应分析第23-24页
    3 讨论第24-26页
        3.1 立论依据第24页
        3.2 临床指标选择第24页
        3.3 药理研究第24-25页
        3.4 疗效分析第25-26页
        3.5 体会第26页
    4 结论第26-27页
参考文献第27-30页
附录第30-34页
    附表1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30-31页
    附表2 NIHS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第31-33页
    附表3 MMSE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第33-34页
致谢第34页

论文共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强潮流河口环境泥沙沉降特征数值模拟研究--以浙江沿海椒江口为例
下一篇:川东多套滑脱层褶皱带构造特征与变形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