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机车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机车构造论文--走行部分论文--转向架论文

基于S-669标准的机车车轮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3 车轮基本结构介绍第10-11页
    1.4 国内外车轮标准简介第11页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5.1 热处理残余应力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5.2 过盈配合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5.3 轮轨弹性接触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5-17页
        1.6.1 热处理残余应力分析内容第16页
        1.6.2 过盈配合应力分析内容第16页
        1.6.3 轮轨弹性接触分析内容第16-17页
    1.7 研究方法第17-19页
        1.7.1 有限单元法第17页
        1.7.2 生死单元法第17-19页
第二章 车轮热处理残余应力分析第19-33页
    2.1 热处理分析的理论基础第19-21页
        2.1.1 热处理温度场理论基础第19-21页
        2.1.2 应力场计算的有限元方法第21页
    2.2 蠕变理论概述第21-22页
    2.3 车轮热处理工艺概述第22-23页
    2.4 热处理残余应力分析过程第23-32页
        2.4.1 车轮热处理分析模型第23-26页
        2.4.2 热处理温度场模拟第26-28页
        2.4.3 热处理残余应力分析第28-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轮轴过盈配合分析第33-44页
    3.1 轮轴过盈配合分析的理论基础第33-35页
    3.2 不考虑热处理残余应力的轮轴过盈配合分析第35-38页
    3.3 叠加热处理残余应力的轮轴过盈配合分析第38-41页
    3.4 轮轴配合应力对热处理残余应力的影响分析第41-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轮轨弹性接触分析第44-64页
    4.1 有限元分析的条件第44-46页
        4.1.1 载荷工况第44-45页
        4.1.2 计算所需的材料特性参数及边界条件第45-46页
    4.2 S-660 标准轮轨接触应力分析第46-56页
        4.2.1 新车轮S-660 标准轮轨接触应力分析第46-51页
        4.2.2 旧车轮S-660 标准轮轨接触应力分析第51-56页
    4.3 S-669 标准轮轨接触应力分析第56-63页
        4.3.1 新车轮S-669 标准轮轨接触应力分析第56-58页
        4.3.2 旧车轮S-669 标准轮轨接触应力分析第58-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5.1 总结第64-65页
    5.2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军旅题材电视剧女性叙事研究
下一篇:1990年以来中国老年题材纪录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