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施工论文--凿岩、爆破工程论文

地铁隧道精确延时爆破振动传播规律与控制试验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1页
1 绪论第16-32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6-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8页
        1.2.1 微差爆破技术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2 爆破振动信号研究现状第19-24页
        1.2.3 隧道爆破对邻近隧道结构的影响研究现状第24-26页
        1.2.4 隧道爆破对地面建筑的影响第26-28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8-32页
        1.3.1 研究内容第28-29页
        1.3.2 技术路线第29-32页
2 基于CEEMD爆破信号分析的新方法研究第32-70页
    2.1 EMD基本原理第32-36页
        2.1.1 瞬时频率第32-33页
        2.1.2 EMD分解步骤第33-35页
        2.1.3 希尔伯特谱第35-36页
    2.2 爆破信号端点处理新方法第36-49页
        2.2.1 爆破振动信号的特点第36-37页
        2.2.2 已有的端点处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第37-40页
        2.2.3 信号端点处理方法的改进第40-49页
    2.3 模态混叠处理方法的改进第49-69页
        2.3.1 EEMD和CEEMD的模态混叠处理方法分析第49-60页
        2.3.2 针对模态混叠和虚假分量的CEEMD及解相关的联合分解方法第60-69页
    2.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3 地铁隧道爆破振动波衰减规律现场试验研究第70-104页
    3.1 工程概况及现场监测第70-74页
        3.1.1 工程概况第70-71页
        3.1.2 爆破振动监测方案第71-74页
    3.2 隧道爆破施工试验方案第74-79页
        3.2.1 隧道爆破的整体施工方法第74页
        3.2.2 隧道上台阶施工的爆破方案第74-77页
        3.2.3 隧道下台阶施工爆破方案及典型振动波形第77-79页
    3.3 隧道爆破振动波的地面传播规律分析第79-90页
        3.3.1 隧道爆破振动效应的振速统计第79-80页
        3.3.2 不同爆破参数下的爆破振动速度与频率变化第80-86页
        3.3.3 不同爆破参数下的爆破振动能量变化第86-90页
    3.4 隧道爆破振动波的邻近隧道传播规律分析第90-102页
        3.4.1 隧道爆破振速及频率统计与各方向振速的回归分析第90-95页
        3.4.2 隧道横断面和纵向的爆破振动速度变化第95-98页
        3.4.3 邻近隧道爆破振动频率和能量的分析第98-102页
    3.5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4 隧道电子雷管爆破振动控制的延期时间选择第104-134页
    4.1 微差爆破原理及电子雷管爆破技术概述第104-106页
        4.1.1 微差爆破作用原理第104-105页
        4.1.2 电子雷管简介第105-106页
        4.1.3 电子雷管的爆破振动控制第106页
    4.2 电子雷管与非电雷管爆破信号的HHT对比分析第106-112页
        4.2.1 工程概况及隧道爆破参数第106-108页
        4.2.2 爆破信号的振动三要素对比分析第108-110页
        4.2.3 爆破信号的能量对比分析第110-112页
    4.3 基于单炮孔振动波形叠加的不同微差间隔降振分析第112-122页
        4.3.1 单孔波形叠加的可行性及振动波形选取第112-114页
        4.3.2 振动波形的拟合方法第114-116页
        4.3.3 微差间隔时间对振动速度的影响第116-119页
        4.3.4 微差间隔时间对振动频率及能量的影响第119-122页
    4.4 基于最佳破岩效果的合理微差时间研究第122-132页
        4.4.1 最佳破岩效果孔间延期时间的确定第122-130页
        4.4.2 最佳破岩效果段间延期时间的确定第130-132页
    4.5 本章小结第132-134页
5 地铁隧道爆破振动对邻近隧道影响研究第134-174页
    5.1 数值计算参数第134-140页
        5.1.1 微风化岩石模型及参数第134-136页
        5.1.2 隧道初期支护参数第136页
        5.1.3 中风化、强风化岩石参数第136-137页
        5.1.4 土的模型及参数第137-139页
        5.1.5 炸药材料及状态方程第139-140页
    5.2 数值计算模型及计算结果验证第140-146页
        5.2.1 算法及边界条件第140-141页
        5.2.2 炮孔的设置和隧道截面形式第141-142页
        5.2.3 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第142-143页
        5.2.4 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对比第143-146页
    5.3 炮孔同时起爆时邻近隧道爆破应力波的传播规律分析第146-156页
        5.3.1 背爆侧三个方向振速分布特征第146-148页
        5.3.2 相同爆破参数的邻近隧道振动速度变化第148-152页
        5.3.3 不同爆破参数下隧道的振动速度变化第152-154页
        5.3.4 隧道纵向振动速度变化规律第154-156页
    5.4 不同延期时间下隧道爆破降振效果分析第156-170页
        5.4.1 隧道迎爆侧不同位置延期时间的计算第156-159页
        5.4.2 相同条件下隧道微差爆破振动规律分析第159-164页
        5.4.3 不同爆破参数下隧道爆破合理延期时间的确定第164-170页
    5.5 本章小结第170-174页
6 隧道爆破振动的建筑结构响应特征分析第174-194页
    6.1 反应谱理论及计算方法第174-178页
        6.1.1 反应谱基本原理第174-176页
        6.1.2 反应谱的计算方法第176-177页
        6.1.3 爆破反应谱的模态组合第177页
        6.1.4 加速度信号的求取及去噪第177-178页
    6.2 不同微差间隔爆破信号的振动响应计算第178-186页
        6.2.1 不同微差间隔爆破信号的振速及能量分析第178-181页
        6.2.2 不同微差间隔爆破信号的反应谱分析第181-184页
        6.2.3 不同微差间隔爆破信号的模态分析第184-186页
    6.3 工程应用第186-191页
        6.3.1 工程背景及监测信号第186-188页
        6.3.2 信号能量及反应谱分析第188-191页
    6.4 本章小结第191-194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94-198页
    7.1 研究结论第194-196页
    7.2 创新点第196页
    7.3 展望第196-198页
参考文献第198-210页
致谢第210-212页
作者简介第212页

论文共2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稻田养分管理模式优化及其增产增效分析研究
下一篇:低温作用下岩石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