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静物油画中的写意性研究
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3 文献综述研究 | 第15-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7-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1.5.1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油画写意性及中国静物油画写意性发展溯源 | 第20-32页 |
2.1 “写意”的概念 | 第20-21页 |
2.2 油画写意性发展概述 | 第21-24页 |
2.2.1 西画东渐 | 第21页 |
2.2.2 中西调和 | 第21-22页 |
2.2.3 继承发展 | 第22-24页 |
2.3 中西方静物油画发展概况 | 第24-29页 |
2.3.1 西方静物油画的发展 | 第24-27页 |
2.3.2 中国静物油画的发展 | 第27-29页 |
2.4 中国静物油画写意性发展溯源 | 第29-32页 |
2.4.1 中国传统写意画中的静物 | 第29-30页 |
2.4.2 中国传统文化对静物油画写意性的影响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中国当代静物油画中的写意性具体表现 | 第32-51页 |
3.1 静物油画中的写意性视觉表现 | 第32-43页 |
3.1.1 造型表现 | 第32-35页 |
3.1.2 色彩表现 | 第35-40页 |
3.1.3 空间表现 | 第40-43页 |
3.2 静物油画中的写意性精神表现 | 第43-51页 |
3.2.1 抽象性表现 | 第43-45页 |
3.2.2 符号性表现 | 第45-51页 |
第四章 静物油画写意性创作的实践与感悟 | 第51-60页 |
4.1 静物油画中的写意性视觉探索 | 第51-55页 |
4.2 静物油画中的写意性精神探索 | 第55-6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