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

基于空间协同的城市火车站地区风貌规划策略研究

致谢第7-9页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7页
    1.2 研究相关概念界定第17-19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21页
        1.3.1 研究目的第19-20页
        1.3.2 研究意义第20-21页
    1.4 相关研究综述与实践研究第21-26页
        1.4.1 相关研究综述第21-23页
        1.4.2 实践研究第23-26页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26-28页
        1.5.1 研究方法第26-27页
        1.5.2 研究框架第27-28页
第二章 基于空间协同的火车站地区风貌规划第28-40页
    2.1 火车站地区空间协同规划的理论基础第28-29页
    2.2 火车站地区空间协同规划的目标第29-32页
        2.2.1 建构高效率空间第29-31页
        2.2.2 建构高认同场所第31页
        2.2.3 建构协同观环境第31-32页
    2.3 火车站地区空间协同规划的原则第32-40页
        2.3.1 整体性原则第32-33页
        2.3.2 相关性原则第33-35页
        2.3.3 特征性原则第35-40页
第三章 城市火车站地区风貌规划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第40-57页
    3.1 城市火车站地区风貌规划存在问题第40-49页
        3.1.1 总体风貌结构规划问题第40-42页
        3.1.2 风貌节点及开放空间规划问题第42-46页
        3.1.3 景观视线控制规划问题第46-47页
        3.1.4 建筑风貌特色规划问题第47-49页
    3.2 城市火车站地区风貌规划发展趋势第49-53页
        3.2.1 空间的多元复合和空间的立体集约化第49-50页
        3.2.2 与城市内部交通体系的一体化设计第50-51页
        3.2.3 火车站作为城市空间的延续第51-53页
    3.3 实地调查与问卷调查第53-57页
        3.3.1 实地调查第53-54页
        3.3.2 问卷调查第54-57页
第四章 城市火车站地区风貌规划策略研究第57-65页
    4.1 城市火车站地区风貌评价第57-58页
    4.2 火车站地区风貌整体性建立第58-61页
        4.2.1 环境的因借第58-59页
        4.2.2 尺度的控制第59页
        4.2.3 轴线的关联第59-60页
        4.2.4 节点的层级第60-61页
    4.3 火车站地区风貌相关性表达第61-63页
        4.3.1 相关群体建筑的有机联系第61-62页
        4.3.2 相关组合要素的协调统一第62-63页
        4.3.3 相关交通元素的衔接转换第63页
    4.4 火车站地区风貌特征性塑造第63-65页
        4.4.1 建构城市风貌网络结构第63页
        4.4.2 建构城市风貌特色系统第63-64页
        4.4.3 建构城市风貌管理体系第64-65页
第五章 案例研究——合肥火车站地区风貌规划策略研究第65-73页
    5.1 合肥火车站地区风貌规划现状及定位第65-66页
        5.1.1 合肥火车站地区风貌规划现状第65-66页
        5.1.2 合肥火车站地区风貌规划定位第66页
    5.2 空间协同下的整体性策略第66-67页
        5.2.1 结构引导第66-67页
        5.2.2 轴线协同第67页
    5.3 空间协同下的相关性策略第67-69页
    5.4 空间协同下的特征性策略第69-70页
    5.5 风貌要素控制规划第70-73页
        5.5.1 空间形态控制第70-71页
        5.5.2 建筑体量与标志建筑第71页
        5.5.3 建筑风格与建筑色彩第71页
        5.5.4 标识物的引导第71页
        5.5.5 夜景的整体设计第71-72页
        5.5.6 管理的后期配合第72-73页
第六章 结语第73-75页
    6.1 结论第73页
    6.2 总结与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附录第78-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即成果情况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筋混凝土板冲切性能试验研究
下一篇:再生粗骨料对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及抗冻性能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