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4.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4.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2 以房养老概述 | 第18-23页 |
2.1 以房养老的内涵 | 第18-20页 |
2.1.1 以房养老的含义 | 第18页 |
2.1.2 以房养老的模式 | 第18-20页 |
2.1.3 以房养老的意义 | 第20页 |
2.2 以房养老的理论依据 | 第20-23页 |
2.2.1 生命周期——持久收入理论 | 第20-21页 |
2.2.2 资源配置优化理论 | 第21-22页 |
2.2.3 社会保障理论 | 第22-23页 |
3 典型国家和国内试点城市以房养老的经验及启示 | 第23-30页 |
3.1 典型国家以房养老的模式 | 第23-25页 |
3.1.1 美国的以房养老模式 | 第23页 |
3.1.2 英国的以房养老模式 | 第23-24页 |
3.1.3 日本的以房养老模式 | 第24页 |
3.1.4 新加坡的以房养老模式 | 第24-25页 |
3.2 国内以房养老试点模式 | 第25-27页 |
3.2.1 南京以房换养模式 | 第25-26页 |
3.2.2 上海售后返租模式 | 第26页 |
3.2.3 北京养老房屋银行模式 | 第26-27页 |
3.2.4 幸福人寿——“幸福房来宝”模式 | 第27页 |
3.3 国内外以房养老模式的启示 | 第27-30页 |
3.3.1 政府主导 | 第27-28页 |
3.3.2 产品多样化 | 第28页 |
3.3.3 房产剩余价值可继承 | 第28-30页 |
4 兰州市实施以房养老的可行性分析 | 第30-40页 |
4.1 兰州市实施以房养老的必要性分析 | 第30-33页 |
4.1.1 兰州市人口老龄化状况严峻 | 第30-32页 |
4.1.2 兰州市养老保障体系发展缓慢 | 第32-33页 |
4.2 兰州市实施以房养老的可能性分析 | 第33-40页 |
4.2.1 兰州市以房养老调研结果分析 | 第33-37页 |
4.2.2 兰州市以房养老的可能性分析 | 第37-40页 |
4.2.2.1 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以房养老提供经济基础 | 第37-38页 |
4.2.2.2 住房制度的改革为以房养老提供物质前提 | 第38-39页 |
4.2.2.3 公众观念的转变为以房养老提供理念支持 | 第39-40页 |
5 兰州市以房养老运作模式构建及配套体系建设 | 第40-46页 |
5.1 兰州市以房养老运作模式构建 | 第40-43页 |
5.1.1 具体运作模式 | 第40-41页 |
5.1.2 运作机制与步骤 | 第41-42页 |
5.1.3 实际案例分析 | 第42-43页 |
5.2 实施以房养老的配套体系建设 | 第43-46页 |
5.2.1 完善政策法律法规 | 第43-44页 |
5.2.2 鼓励金融机构参与 | 第44-45页 |
5.2.3 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 第45页 |
5.2.4 健全风险分担机制 | 第45-46页 |
6 结语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件一:兰州市实行“以房养老”的可行性调查问卷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