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变电所论文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引言第10-15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智能变电站的特点第11-12页
        1.2.1 智能变电站第11页
        1.2.2 智能变电站的优势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2章 智能变电站互感器的选型与配置第15-26页
    2.1 互感器的工作原理第15-17页
        2.1.1 传统互感器的工作原理第15-17页
        2.1.2 电子式互感器工作原理简介第17页
    2.2 层次分析法第17-20页
        2.2.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模型第17-18页
        2.2.2 各层排序第18-19页
        2.2.3 标量化构成判断矩阵第19页
        2.2.4 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第19-20页
        2.2.5 权重求解和排序第20页
    2.3 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的互感器选择第20-25页
        2.3.1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第21-22页
        2.3.2 各准则相对权重的计算第22-24页
        2.3.3 各方案相对权重的计算第24-25页
        2.3.4 各方案在总目标下的综合优先权重的计算第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分析和优化第26-44页
    3.1 自动化系统网络简介第26-28页
        3.1.1 数据通信的服务模型第27-28页
        3.1.2 网络结构模型第28页
    3.2 智能变电站的组网类型第28-33页
        3.2.1 方案一:保护直采直跳,“三层两网”结构,SV、GOOSE、MMS分别组网第29-30页
        3.2.2 方案二:保护直采直跳,“三层两网”结构,SV, GOOSE合并组网第30页
        3.2.3 方案三:保护直采直跳,“三层一网”结构,SV, GOOSE, MMS合并组网第30-32页
        3.2.4 方案四:全网络方案第32-33页
    3.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组网方案选择第33-35页
    3.4 实际案例分析第35-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二次系统的功能整合第44-57页
    4.1 站用电源的系统整合第44-50页
        4.1.1 传统站用电源概述第44-46页
        4.1.2 一体化的电源系统第46-49页
        4.1.3 一体化的电源系统和传统电源系统对比第49-50页
    4.2 整合智能终端与合并单元第50-55页
        4.2.1 合并单元第51-52页
        4.2.2 智能终端第52页
        4.2.3 合并单元与智能终端一体化的工作分析第52-54页
        4.2.4 配置方案第54-55页
    4.3 实例分析第55-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5章 总结和展望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63页
附录第63-65页
作者简介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BA外援引入对男子篮球联赛的影响--以四川男子篮球俱乐部近三个赛季外援分析为例
下一篇: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对南宁市发展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