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祁连山老虎沟流域高寒草甸蒸散发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国外研究进展第12-15页
        1.2.2 国内研究进展第15-18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8-22页
2 研究区及观测站点介绍第22-28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2-25页
    2.2 观测站介绍第25-26页
    2.3 观测资料获取第26-28页
3 局地气候特征第28-37页
    3.1 气温第28-30页
    3.2 相对湿度与比湿第30-32页
    3.3 风速与气压第32-34页
    3.4 总辐射第34-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7页
4 高寒草甸蒸散发计算第37-67页
    4.1 数据资料第37页
    4.2 P-M公式介绍第37-41页
        4.2.1 参考作物蒸散量的计算第37-39页
        4.2.2 生长阶段的划分第39-40页
        4.2.3 实际蒸散发的计算第40-41页
    4.3 蒸散发结果分析第41-61页
        4.3.1 蒸散发与气象要素相关性分析第41-43页
        4.3.2 蒸散发量年尺度分析第43-44页
        4.3.3 蒸散发量生长阶段尺度分析第44-49页
        4.3.4 蒸散发量月尺度分析第49-55页
        4.3.5 蒸散发量日尺度分析第55-57页
        4.3.6 典型年蒸散发量分析第57-61页
    4.4 讨论第61-65页
        4.4.1 实地观测与计算结果比较第61-63页
        4.4.2 与其他相关研究的比较第63-64页
        4.4.3 参数变化敏感性实验第64-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67页
5 典型晴天条件下遥感蒸散发估算第67-80页
    5.1 能量平衡系统模型介绍第67-69页
        5.1.1 模型原理第67-69页
        5.1.2 模型实现第69页
    5.2 数据资料第69-72页
        5.2.1 遥感数据第69-71页
        5.2.2 瞬时气象数据第71-72页
    5.3 地表参数反演第72-74页
        5.3.1 NDVI第72页
        5.3.2 地表比辐射率第72-73页
        5.3.3 地表温度第73-74页
        5.3.4 地表反照率第74页
    5.4 日蒸散发估算第74-75页
    5.5 结果分析第75-78页
        5.5.1 全流域蒸散发分析第75-76页
        5.5.2 高寒草甸区蒸散发分析第76-78页
    5.6 讨论第78-79页
    5.7 本章小结第79-8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0-83页
    6.1 主要结论第80-81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9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课题情况第91-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怪诞的身体:卡森·麦卡勒斯小说中难以界定的性别身份
下一篇:《老无所依》中的新旧时代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