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4页 |
1.1 原位钝化修复的机理机制 | 第11-13页 |
1.1.1 沉淀作用 | 第12页 |
1.1.2 吸附作用和离子交换 | 第12页 |
1.1.3 氧化还原 | 第12-13页 |
1.1.4 络合作用 | 第13页 |
1.2 原位钝化修复的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1.2.1 土壤水分 | 第13页 |
1.2.2 土壤pH | 第13-14页 |
1.2.3 土壤有机质 | 第14页 |
1.2.4 生长植物类型 | 第14-15页 |
1.3 原位钝化修复的钝化剂 | 第15-17页 |
1.3.1 无机钝化剂 | 第15页 |
1.3.2 有机钝化剂 | 第15-16页 |
1.3.3 微生物钝化修复剂 | 第16页 |
1.3.4 生物炭 | 第16-17页 |
1.4 土壤钝化修复的风险评价 | 第17-19页 |
1.4.1 实验室评价 | 第17-18页 |
1.4.2 应用评价 | 第18-19页 |
1.5 凹凸棒在重金属原位钝化修复技术中的应用 | 第19-22页 |
1.6 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22-24页 |
1.6.1 研究的内容 | 第22页 |
1.6.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2-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2.2.1 凹凸棒最佳热改性条件的确定 | 第24-25页 |
2.2.2 热改性凹凸棒对实际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 | 第25页 |
2.3 实验中各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25-28页 |
2.3.1 土壤pH的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2.3.2 重金属水溶态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2.3.3 DTPA提取态重金属的测定 | 第26页 |
2.3.4 土壤重金属全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2.3.5 BCR连续提取法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8-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68页 |
3.1 添加凹凸棒原矿对土壤中重金属酸溶态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 凹凸棒在不同热改性处理下对Cu钝化效果的影响 | 第30-34页 |
3.2.1 添加不同温度改性凹凸棒Cu酸溶态含量的变化 | 第30页 |
3.2.2 添加不同时间改性凹凸棒Cu酸溶态含量的变化 | 第30-31页 |
3.2.3 添加不同热改性凹凸棒对玉米植株富集Cu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4 热改性凹凸棒对Cu的钝化容量 | 第32-33页 |
3.2.5 本节小结 | 第33-34页 |
3.3 凹凸棒在不同热改性处理下对Zn钝化效果的影响 | 第34-38页 |
3.3.1 添加不同温度改性凹凸棒Zn酸溶态含量的变化 | 第34-35页 |
3.3.2 添加不同时间改性凹凸棒Zn酸溶态含量的变化 | 第35页 |
3.3.3 添加不同热改性凹凸棒对玉米植株富集Zn的影响 | 第35-37页 |
3.3.4 热改性凹凸棒对Zn的钝化容量 | 第37-38页 |
3.3.5 本节小结 | 第38页 |
3.4 凹凸棒在不同热改性处理下对Cr钝化效果的影响 | 第38-42页 |
3.4.1 添加不同温度改性凹凸棒Cr酸溶态含量的变化 | 第38-39页 |
3.4.2 添加不同时间改性凹凸棒Cr酸溶态含量的变化 | 第39-40页 |
3.4.3 添加不同热改性凹凸棒对玉米植株富集Cr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4 热改性凹凸棒对Cr的钝化容量 | 第41-42页 |
3.4.5 本节小结 | 第42页 |
3.5 凹凸棒在不同热改性处理下对Ni钝化效果的影响 | 第42-46页 |
3.5.1 添加不同温度改性凹凸棒Ni酸溶态含量的变化 | 第42-43页 |
3.5.2 添加不同时间改性凹凸棒Ni酸溶态含量的变化 | 第43-44页 |
3.5.3 添加不同热改性凹凸棒对玉米植株富集Ni的影响 | 第44-45页 |
3.5.4 热改性凹凸棒对Ni钝化容量 | 第45-46页 |
3.5.5 本节小结 | 第46页 |
3.6 不同钝化剂添加处理下土壤pH的变化 | 第46-47页 |
3.7 钝化剂添加对土壤中Cu的钝化效果的影响 | 第47-55页 |
3.7.1 钝化剂添加对土壤中Cu水溶态的影响 | 第47-48页 |
3.7.2 钝化剂添加对土壤中Cu-DTPA提取态的影响 | 第48-49页 |
3.7.3 钝化剂添加土壤中Cu各形态的百分含量的变化 | 第49-51页 |
3.7.4 钝化剂添加土壤中Cu各提取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51-53页 |
3.7.5 土壤中Cu的迁移性评估 | 第53-55页 |
3.8 钝化剂添加对土壤中Zn的钝化效果的影响 | 第55-62页 |
3.8.1 钝化剂添加对土壤中Zn水溶态的影响 | 第55-56页 |
3.8.2 钝化剂添加对土壤中Zn-DTPA提取态的影响 | 第56-57页 |
3.8.3 钝化剂添加土壤中Zn各形态的百分含量的变化 | 第57-59页 |
3.8.4 钝化剂添加土壤中Zn各提取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59-61页 |
3.8.5 土壤中Zn的迁移性评估 | 第61-62页 |
3.9 钝化剂添加对土壤中Ni的钝化效果的影响 | 第62-68页 |
3.9.1 钝化剂添加对土壤中Ni水溶态的影响 | 第62页 |
3.9.2 钝化剂添加对土壤中Ni-DTPA提取态的影响 | 第62-63页 |
3.9.3 钝化剂添加土壤中Ni各形态的百分含量的变化 | 第63-65页 |
3.9.4 钝化剂添加土壤中Ni各提取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65-66页 |
3.9.5 土壤中Ni的迁移性评估 | 第66-68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68-71页 |
4.1 凹凸棒在不同热改性处理下对重金属的钝化效果 | 第68页 |
4.2 钝化剂添加土壤pH的变化 | 第68-69页 |
4.3 钝化剂添加对土壤中重金属水溶态和DTPA提取态的影响 | 第69页 |
4.4 钝化剂添加对各提取态之间的相关性的影响 | 第69页 |
4.5 钝化剂添加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化学形态的影响 | 第69页 |
4.6 钝化剂添加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迁移率的影响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