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16页 |
(一)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三) 工业用地更新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四) 研究的方法 | 第13页 |
(五)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3-16页 |
1、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2、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二、基础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一) 基本概念 | 第16页 |
(二) 城市工业用地更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第16-19页 |
1、城市工业用地面临的现状困局 | 第16-17页 |
2、城市工业用地更新的必要性 | 第17-18页 |
3、城市工业用地更新的重要性 | 第18-19页 |
(三) 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1、整体性政府 | 第19-21页 |
2、政策有效执行的理论 | 第21-24页 |
三、桂林市政府推进城市工业用地更新的现状 | 第24-32页 |
(一) 桂林市政府推进城市工业用地更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第24-25页 |
1、桂林市城市工业用地布局现状 | 第24页 |
2、桂林市政府推进城市工业用地更新的必要性 | 第24-25页 |
3、桂林市政府推进城市工业用地更新的重要性 | 第25页 |
(二) 桂林市城市工业用地更新概况 | 第25-27页 |
(三) 桂林市政府推进城市工业用地更新取得的成效 | 第27-29页 |
1、桂林市城市工业用地更新管理逐步制度化 | 第27-28页 |
2、桂林市城市工业用地更新规划逐步科学化 | 第28-29页 |
3、搬迁后的企业获得了较好发展 | 第29页 |
4、原工业用地更新后取得多样诸多效益 | 第29页 |
(四) 桂林市政府推进城市工业用地更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29-32页 |
1、更新项目推进缓慢 | 第29-30页 |
2、土地性质变更方向偏离 | 第30页 |
3、工业用地再开发强度过大 | 第30-31页 |
4、公共项目实施困难 | 第31页 |
5、利益协调不畅 | 第31-32页 |
四、影响桂林市城市工业用地更新推进的原因分析 | 第32-38页 |
(一) 偏差的更新观念 | 第32-33页 |
1、政府的狭隘的政治与经济利益观 | 第32页 |
2、企业急功近利的偏差观念 | 第32-33页 |
3、公众漠视城市工业用地更新 | 第33页 |
(二) 城市工业用地更新缺乏资金保障 | 第33-34页 |
(三) 城市工业用地更新制度设计不科学 | 第34-38页 |
1、更新政策“碎片化”制约政策的正面效果 | 第34页 |
2、更新模式难以有效的推进城市工业用地更新 | 第34-35页 |
3、桂林市政府对全市城市工业用地更新缺乏统筹和计划 | 第35页 |
4、工业用地更新管理机构“碎片化” | 第35-36页 |
5、更新规划体系难以应对工业用地更新规划管理需求 | 第36-38页 |
五、国内工业用地更新经验 | 第38-43页 |
(一) 上海杨浦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 | 第38-39页 |
(二) 台湾:多元化融资解决更新资金来源 | 第39-40页 |
(三) 深圳 | 第40-41页 |
1、制定系统法规政策作为工业用地更新基础支撑 | 第40页 |
2、注重利益平衡的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实践 | 第40-41页 |
(四) 苏州:多向度模式开展工业用地更新 | 第41-43页 |
六、加快推进桂林市城市工业用地更新的建议 | 第43-51页 |
(一) 提高桂林市城市工业用地更新的政策认同水平 | 第43-45页 |
1、政府部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 第43-44页 |
2、加大城市工业用地更新的政策宣传力度 | 第44-45页 |
3、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 | 第45页 |
(二) 多渠道筹集桂林市城市工业用地更新资金 | 第45-46页 |
(三) 完善桂林市城市工业用地更新制度设计 | 第46-51页 |
1、建设桂林市城市工业更新的政策法规体系 | 第46-47页 |
2、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多元参与的更新模式 | 第47页 |
3、政府计划引导桂林市城市工业用地更新有序进行 | 第47-48页 |
4、建立桂林市城市工业用地更新沟通协调机制 | 第48页 |
5、完善工业用地更新规划体系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注释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