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21页 |
1.1.1 张拉整体结构的概念 | 第13-18页 |
1.1.2 结构优化控制的概念 | 第18-2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21-2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22页 |
1.2.3 主要发展趋势 | 第22-23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3.1 问题提出的动机 | 第23页 |
1.3.2 本文的基本假定 | 第23页 |
1.3.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三棱柱张拉整体单元的构成机理及力学特性 | 第25-38页 |
2.1 张拉整体结构的基本理论 | 第25-30页 |
2.1.1 自应力平衡条件 | 第25-27页 |
2.1.2 几何稳定条件 | 第27-28页 |
2.1.3 张拉整体结构找形 | 第28-30页 |
2.2 三棱柱张拉整体单元的强度分析 | 第30-34页 |
2.2.1 强度分析方法 | 第30-32页 |
2.2.2 三棱柱张拉整体单元的强度计算 | 第32-34页 |
2.3 三棱柱张拉整体单元的位移分析 | 第34-37页 |
2.3.1 位移分析方法 | 第34-36页 |
2.3.2 三棱柱张拉整体单元的位移计算 | 第36-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三棱柱张拉整体单元的强度控制研究 | 第38-59页 |
3.1 强度控制优化模型 | 第38-44页 |
3.1.1 优化目标 | 第38-40页 |
3.1.2 约束条件 | 第40-42页 |
3.1.3 优化模型 | 第42-44页 |
3.2 基于线性规划的求解方法 | 第44-52页 |
3.2.1 数学规划简介 | 第44-45页 |
3.2.2 线性规划的基本原理 | 第45页 |
3.2.3 算例分析 | 第45-52页 |
3.3 三棱柱张拉整体单元的强度控制分析 | 第52-57页 |
3.3.1 不同工况下的强度优化控制 | 第52-55页 |
3.3.2 不同控制指标下的强度优化控制 | 第55-56页 |
3.3.3 不同作动器数量及布置情况下的强度优化控制 | 第56-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三棱柱张拉整体单元的位移控制研究 | 第59-67页 |
4.1 位移控制优化模型 | 第59-61页 |
4.1.1 优化目标 | 第59-60页 |
4.1.2 约束条件 | 第60页 |
4.1.3 三棱柱张拉整体单元位移控制的优化模型 | 第60-61页 |
4.2 三棱柱张拉整体单元的位移控制分析 | 第61-67页 |
4.2.1 不同工况下的位移优化控制 | 第61-63页 |
4.2.2 不同控制指标下的位移优化控制 | 第63-64页 |
4.2.3 不同作动器数量及布置情况下的位移优化控制 | 第64-66页 |
4.2.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三棱柱张拉整体单元的多目标控制研究 | 第67-73页 |
5.1 多目标控制优化模型 | 第67-68页 |
5.2 算例分析(考虑不同工况及不同控制指标) | 第68-72页 |
5.2.1 考虑不同工况的要求 | 第68-70页 |
5.2.2 考虑不同控制指标 | 第70-7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6章 模型试验 | 第73-82页 |
6.1 模型设计与制作 | 第73-77页 |
6.1.1 主动单元的设计 | 第73-75页 |
6.1.2 斜索的设计 | 第75页 |
6.1.3 节点设计 | 第75-77页 |
6.2 试验方案 | 第77-78页 |
6.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8-80页 |
6.3.1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8-80页 |
6.3.2 误差分析 | 第8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5页 |
7.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82-83页 |
7.2 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作者简历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