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章 解析品牌形象与人文景观设计 | 第11-19页 |
2.1 对品牌形象的认知 | 第11-14页 |
2.1.1 品牌形象的概念 | 第11页 |
2.1.2 品牌形象的构成内容 | 第11-13页 |
2.1.3 品牌形象的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2.2 国内外的人文景观设计 | 第14-16页 |
2.2.1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下的人文景观设计 | 第14-15页 |
2.2.2 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人文景观设计 | 第15页 |
2.2.3 多元化发展对现代人文景观设计的影响 | 第15-16页 |
2.3 塑造品牌形象对人文景观的作用 | 第16-19页 |
2.3.1 识别性功能 | 第16-17页 |
2.3.2 营销性功能 | 第17-18页 |
2.3.3 凝聚性功能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塑造品牌形象的人文景观设计分析 | 第19-35页 |
3.1 用于建立品牌形象的人文景观设计原则 | 第19-22页 |
3.1.1 根据市场导向的原则 | 第19-20页 |
3.1.2 体现品牌理念的原则 | 第20-21页 |
3.1.3 凸显地域文化的原则 | 第21-22页 |
3.2 便于塑造品牌形象的人文景观设计构成要素 | 第22-27页 |
3.2.1 造型设计 | 第22-24页 |
3.2.2 色彩设计 | 第24页 |
3.2.3 空间设计 | 第24-25页 |
3.2.4 灯光设计 | 第25-26页 |
3.2.5 视觉符号设计 | 第26-27页 |
3.3 着力于塑造品牌形象的人文景观设计思维分析 | 第27-35页 |
3.3.1 形象思维 | 第27页 |
3.3.2 抽象思维 | 第27-28页 |
3.3.3 模糊思维 | 第28-29页 |
3.3.4 发散思维 | 第29-30页 |
3.3.5 联想思维 | 第30-31页 |
3.3.6 创造性思维 | 第31-35页 |
第四章 人文景观设计中品牌形象的表现与创意 | 第35-59页 |
4.1 表现品牌形象的人文景观设计策略 | 第35-48页 |
4.1.1 标志设计 | 第35-36页 |
4.1.2 导视系统设计 | 第36-39页 |
4.1.3 广告设计 | 第39-40页 |
4.1.4 建筑形象设计 | 第40-43页 |
4.1.5 其它景观形象设计 | 第43-44页 |
4.1.6 其它感觉形象设计 | 第44-46页 |
4.1.7 纪念产品形象设计 | 第46-48页 |
4.2 用现代理念打造人文景观设计 | 第48-52页 |
4.2.1 对传统景观文化的继承保护与创新 | 第48-49页 |
4.2.2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 第49-51页 |
4.2.3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 第51-52页 |
4.3 塑造品牌形象的人文景观设计的其他创新性观点 | 第52-59页 |
4.3.1 注重人文景观设计的外延性发展 | 第52-56页 |
4.3.2 深悟人文景观创意设计的文化性 | 第56-59页 |
第五章 实例应用——天津812纪念公园的人文景观设计 | 第59-69页 |
5.1 天津812纪念公园景观设计的前期分析 | 第59-60页 |
5.1.1 现场分析 | 第59-60页 |
5.1.2 调查分析 | 第60页 |
5.2 天津812纪念公园景观设计概念方案 | 第60-63页 |
5.2.1 设计定位 | 第60页 |
5.2.2 天津812纪念公园景观设计平面图分析 | 第60-62页 |
5.2.3 天津812纪念公园景观设计效果图展示 | 第62-63页 |
5.3 天津812纪念公园景观设计的品牌形象基础分析 | 第63-69页 |
5.3.1 标志设计分析 | 第63-65页 |
5.3.2 导视系统设计分析 | 第65-66页 |
5.3.3 VI设计分析 | 第66-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