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水中表面活性剂吸附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3-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概述第9-23页
    1.1 表面活性剂对水体污染现状第9-11页
        1.1.1 表面活性剂对水环境的影响第10页
        1.1.2 表面活性剂废水的性质第10-11页
    1.2 表面活性剂概念和性质第11-12页
        1.2.1 表面活性剂概念第11页
        1.2.2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第11-12页
    1.3 表面活性剂处理技术第12-17页
        1.3.1 超声降解法第12-13页
        1.3.2 生物降解法第13页
        1.3.3 膜分离法第13页
        1.3.4 絮凝法第13-14页
        1.3.5 泡沫分离法第14页
        1.3.6 微电解法第14页
        1.3.7 催化氧化法第14-15页
        1.3.8 吸附法第15-17页
    1.4 聚丙烯非织造布的概述第17-20页
        1.4.1 聚丙烯非织造布改性途径第17-20页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0-23页
        1.5.1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第20-21页
        1.5.2 课题的主要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表面具有亲疏水端基的非织造布的制备第23-39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23-25页
        2.2.1 实验药品及试剂第23-24页
        2.2.2 实验仪器第24-25页
    2.3 表面具有亲疏水端基的非织造布的制备第25-26页
        2.3.1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甘油酯的引入第25页
        2.3.2 环氧基团胺化开环反应第25-26页
    2.4 非织造布的表征第26-27页
        2.4.1 红外光谱分析第26页
        2.4.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26页
        2.4.3 非织造布表面形貌分析第26页
        2.4.4 非织造布表面亲水性能测试第26-27页
        2.4.5 非织造布内部空间结构分析第27页
    2.5 结果与讨论第27-36页
        2.5.1 表面具有亲疏水端基非织造布制备原理第27-28页
        2.5.2 制备条件对非织造布改性效果的影响第28-32页
        2.5.3 功能化非织造布的表征第32-36页
    2.6 本章小结第36-39页
第三章 两亲性非织造布对表面活性剂分子吸附性能的研究第39-47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39-40页
    3.3 吸附实验部分第40-41页
        3.3.1 平衡吸附实验第40页
        3.3.2 温度对于吸附的影响第40页
        3.3.3 动态吸附实验第40-41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1-45页
        3.4.1 不同浓度NPE-10对吸附量的影响第41-42页
        3.4.2 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第42-43页
        3.4.3 吸附动力学研究第43-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胶束的形成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第47-59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实验仪器及原料第47-48页
    4.3 实验探究第48页
        4.3.1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10)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第48页
        4.3.2 平衡吸附实验第48页
        4.3.3 动态吸附实验第48页
        4.3.4 脱附实验第48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48-56页
        4.4.1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10)的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第48-50页
        4.4.2 表面活性剂分子与胶束的吸性能研究第50-53页
        4.4.3 非织造布吸附机理第53-54页
        4.4.4 吸附动力学研究第54-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9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67-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巴丹吉林沙漠盐湖嗜(耐)盐苯酚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下一篇:生态资产的气候—植被评价方法与中国生态资产分布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