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乡镇财政制度改革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1 引言 | 第10-21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1.5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 1.5.1 创新点 | 第20页 |
| 1.5.2 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1-27页 |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4页 |
| 2.1.1 公共财政 | 第21-23页 |
| 2.1.2 乡镇财政 | 第23-24页 |
| 2.2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 2.2.1 公共财政理论 | 第24页 |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4-25页 |
| 2.2.3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5页 |
| 2.2.4 社会公共需求理论 | 第25-26页 |
| 2.2.5 财政分权理论 | 第26-27页 |
| 3 乡镇财政制度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 第27-39页 |
| 3.1 乡镇财政制度的历史演变 | 第27-30页 |
| 3.1.1 计划经济时期 | 第27页 |
| 3.1.2 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前 | 第27-28页 |
| 3.1.3 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 | 第28-29页 |
| 3.1.4 乡镇财政制度演变的基本特征 | 第29-30页 |
| 3.2 乡镇财政制度的现实考察 | 第30-39页 |
| 3.2.1 乡镇财政制度的总体安排 | 第30-31页 |
| 3.2.2 乡镇财政制度运行现状分析 | 第31-35页 |
| 3.2.3 现行乡镇财政制度的缺陷 | 第35-39页 |
| 4 现行乡镇财政制度执行效果的实证分析 | 第39-56页 |
| 4.1 乡财县管模式 | 第39-43页 |
| 4.2 乡财乡管模式 | 第43-47页 |
| 4.3 双重管理模式 | 第47-51页 |
| 4.4 不同模式的对比分析 | 第51-56页 |
| 4.4.1 财政收入的相关分析 | 第51-53页 |
| 4.4.2 财政支出的相关分析 | 第53-54页 |
| 4.4.3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对比分析 | 第54-56页 |
| 5 深化乡镇财政制度改革的对策 | 第56-63页 |
| 5.1 深化乡镇财政制度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 第56-57页 |
| 5.1.1 改革目标 | 第56页 |
| 5.1.2 乡镇财政制度改革的原则 | 第56-57页 |
| 5.2 乡镇财政制度建设的重点领域 | 第57-59页 |
| 5.2.1 财政收支预决算制度改革 | 第57-58页 |
| 5.2.2 财政管理监督制度改革 | 第58页 |
| 5.2.3 财政收支效益评价制度 | 第58-59页 |
| 5.3 乡镇财政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 | 第59-63页 |
| 5.3.1 不同层级政府事权与财权的科学界定 | 第59-60页 |
| 5.3.2 乡村公共治理体制的构建 | 第60-61页 |
| 5.3.3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 第61页 |
| 5.3.4 加强乡镇财源建设 | 第61-63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