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1.1 马铃薯概述 | 第11页 |
1.2 马铃薯生产加工业现状 | 第11-12页 |
1.3 国内马铃薯育种研究 | 第12-14页 |
1.3.1 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收集 | 第12-13页 |
1.3.2 马铃薯种质资源利用 | 第13页 |
1.3.3 西欧马铃薯种质资源优点及利用 | 第13-14页 |
1.4 马铃薯加工品种育种概述 | 第14-16页 |
1.4.1 加工品种的育种要求 | 第14-15页 |
1.4.2 炸条品种育种概况 | 第15页 |
1.4.3 炸片品种育种概况 | 第15-16页 |
1.4.4 全粉品种育种概况 | 第16页 |
1.4.5 马铃薯加工型品种育种中存在问题 | 第16页 |
1.5 马铃薯油炸加工过程褐变研究 | 第16-17页 |
1.6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7-19页 |
1.6.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页 |
1.6.2 研究的意义 | 第17-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4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2.2 试验地基本条件 | 第19-20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0-23页 |
2.3.1 田间试验 | 第20页 |
2.3.2 田间植株植株农艺性状的调查 | 第20页 |
2.3.3 植株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20页 |
2.3.4 块茎性状调查标准 | 第20-21页 |
2.3.5 植株产量性状的测定 | 第21页 |
2.3.6 块茎营养品质性状的的测定 | 第21页 |
2.3.7 块茎加工品质性状的测定 | 第21-22页 |
2.3.8 油炸加工性状 | 第22-23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23-24页 |
2.4.1 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 | 第23页 |
2.4.2 通径分析 | 第23页 |
2.4.3 广义遗传力的估算 | 第23-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45页 |
3.1 试验材料各性状的变异分析 | 第24-39页 |
3.1.1 各无性系及对照在植株农艺性状上的差异 | 第24-27页 |
3.1.2 各无性系及对照在植株生理指标上的差异 | 第27-28页 |
3.1.3 各无性系及对照在产量性状上的差异 | 第28-31页 |
3.1.4 无性系块茎营养品质性状的变异情况分析 | 第31-33页 |
3.1.5 无性系即时块茎加工品质性状的变异情况分析 | 第33-37页 |
3.1.6 无性系贮藏块茎加工品质性状的变异情况分析 | 第37-39页 |
3.2 各无性系及对照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39-41页 |
3.3 各无性系及对照主要性状的通径分析 | 第41-42页 |
3.3.1 植株农艺性状与总产的通径分析 | 第41页 |
3.3.2 品质性状与炸条级数的通径分析 | 第41-42页 |
3.3.3 品质性状与炸片分数的通径分析 | 第42页 |
3.4 无性系及对照各主要性状广义遗传力的估算 | 第42-43页 |
3.5 花色及块茎性状的差异 | 第43页 |
3.6 优良无性系的筛选 | 第43-45页 |
3.6.1 产量性状优良的无性系 | 第43-44页 |
3.6.2 油炸专用型无性系的筛选 | 第44页 |
3.6.3 油炸品质优良无性系亲本的筛选 | 第44-45页 |
4 讨论 | 第45-48页 |
4.1 无性系各性状的差异 | 第45-46页 |
4.2 各无性系各性状相关性分析 | 第46页 |
4.3 产量及炸条炸片颜色的通径分析 | 第46页 |
4.4 无性系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 | 第46-47页 |
4.5 块茎性状分析 | 第47-48页 |
5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