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废轮胎的综合利用 | 第9-11页 |
1.2.1 废轮胎直接利用 | 第9-10页 |
1.2.2 废轮胎再生利用 | 第10页 |
1.2.3 热化学处理 | 第10-11页 |
1.3 废轮胎热解文献现状 | 第11-17页 |
1.3.1 废轮胎热解 | 第11-12页 |
1.3.2 废轮胎与生物质共热解 | 第12-13页 |
1.3.3 废轮胎催化热解 | 第13-17页 |
1.4 废轮胎热解炭处理及其吸附性能 | 第17-19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5.2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0-32页 |
2.1 原料及性质 | 第20-21页 |
2.2 催化剂及活性炭的制备 | 第21-23页 |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1页 |
2.2.2 Zn/ZSM-5催化剂的制备 | 第21-22页 |
2.2.3 NiO_x-WO_x/zeolite催化剂的制备 | 第22页 |
2.2.4 Ni_2P/γ-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 | 第22页 |
2.2.5 CoO_x/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 | 第22-23页 |
2.2.6 活性炭制备 | 第23页 |
2.3 废轮胎热解反应装置 | 第23-25页 |
2.3.1 共热解 | 第24-25页 |
2.3.2 催化热解 | 第25页 |
2.4 热解炭吸附实验 | 第25-26页 |
2.4.1 吸附实验 | 第25-26页 |
2.4.2 吸附剂的检测 | 第26页 |
2.5 CoO_x/Al_2O_3催化剂表征 | 第26-29页 |
2.5.1 X射线衍射(XRD) | 第27页 |
2.5.2 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X) | 第27-28页 |
2.5.3 比表而积(BET) | 第28-29页 |
2.6 活性炭表征 | 第29-32页 |
2.6.1 X射线衍射(XRD) | 第29-30页 |
2.6.2 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X) | 第30-31页 |
2.6.3 比表面积(BET)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废轮胎与生物质共热解特性研究 | 第32-40页 |
3.1 原构材料特性 | 第32-33页 |
3.2 废轮胎与生物质混合物热重分析 | 第33-34页 |
3.3 生物质种类及组分对共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34-35页 |
3.4 共热解气、油、炭产率实验值与理论值结果比较 | 第35-36页 |
3.5 共热解油GC-MS分析 | 第36-39页 |
3.6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废轮胎催化热解行为的研究 | 第40-56页 |
4.1 担载型分子筛催化剂对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 | 第40-43页 |
4.1.1 担载型分子筛催化剂筛选 | 第40-41页 |
4.1.2 Zn/ZSM-5催化剂 | 第41-42页 |
4.1.3 NiO_x-WO_x/USY催化剂 | 第42-43页 |
4.2 在Ni_2P/Al_2O_3催化剂上热解行为的研究 | 第43页 |
4.3 CoO_x/Al_2O_3催化剂上废轮胎热解特性的研究 | 第43-54页 |
4.3.1 催化剂对废轮胎热分析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2 催化剂对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 | 第45页 |
4.3.3 催化剂对废轮胎热解挥发分组分的影响 | 第45-48页 |
4.3.4 催化热解油GC-MS分析 | 第48-50页 |
4.3.5 改性后的废轮胎热解炭吸附性能研究 | 第50-54页 |
4.4 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结论 | 第56-57页 |
5.2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9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