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合法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5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价值第13-15页
        一、选题的提出第13-14页
        二、选题的价值第14-15页
    第二节 研究综述第15-22页
        一、合法性研究第16-19页
        二、政府改革研究第19-22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第22-25页
        一、研究方法第22-23页
        二、论文框架第23-25页
第二章 政府改革与合法性第25-46页
    第一节 合法性理论第25-33页
        一、语义讨论第25-27页
        二、文献借鉴第27-31页
        三、学理分析第31-33页
    第二节 合法性的维度第33-40页
        一、合法性维度的涵义第33-35页
        二、合法性维度的研究第35-39页
        三、合法性维度的内容第39-40页
    第三节 政府改革与改革的合法性第40-46页
        一、政府改革与改革的合法性的学理分析第41-43页
        二、政府改革与改革的合法性的实践讨论第43-46页
第三章 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实践第46-75页
    第一节 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第46-54页
        一、社会外部背景第46-50页
        二、社会内部环境第50-52页
        三、具体条件背景第52-54页
    第二节 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第54-68页
        一、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第55-62页
        二、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第62-64页
        三、公务员制度改革第64-66页
        四、政府行为改革第66-68页
    第三节 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合法性问题第68-75页
        一、前置式合法性问题第69-71页
        二、行进式合法性问题第71-74页
        三、后置式合法性问题第74-75页
第四章 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合法性问题的表现第75-99页
    第一节 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合法性问题的制度维度第75-82页
        一、功能制度上的失范第76-79页
        二、程序制度上的缺失第79-81页
        三、关系制度上的问题第81-82页
    第二节 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合法性问题的文化维度第82-88页
        一、马克思主义影响力的变化第82-86页
        二、三次改革的争论第86-88页
    第三节 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合法性问题的绩效维度第88-99页
        一、公共产品供给的表现第88-94页
        二、政府自身建设的体现第94-97页
        三、官民关系的表现第97-99页
第五章 提升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合法性的路径第99-123页
    第一节 确定政府改革价值目标第99-101页
        一、实行有控制的政府改革第100页
        二、体现有回应的政府改革第100-101页
        三、追求有成效的政府改革第101页
    第二节 加快政治制度改革第101-109页
        一、坚持发展民主与法制第101-106页
        二、改革中央与地方关系第106-107页
        三、协调政府内部关系第107-109页
    第三节 提升政府效能建设第109-115页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第110-111页
        二、加强政府能力建设第111-114页
        三、强化政府绩效管理第114-115页
    第四节 发展科学民主的政治文化第115-123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第115-118页
        二、加强公务员思想建设第118-120页
        三、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第120-123页
第六章 提升中国政府改革的合法性的实践:构建服务型政府第123-145页
    第一节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背景第123-128页
        一、社会转型与公共需求的变化第123-125页
        二、政府改革的新要求第125-128页
    第二节 建设服务型政府第128-145页
        一、服务型政府的涵义第128-130页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与提升政府改革合法性第130-136页
        三、理论依据与实现路径第136-145页
第七章 结语:结论与讨论第145-153页
    一、理论上的总结第145-147页
    二、实践上的结论第147-149页
    三、待探讨的问题第149-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59页
后记第159-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骨桥蛋白探讨健骨颗粒对去卵巢大鼠骨吸收的影响
下一篇:SIRT1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