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性能数值仿真及自洽方法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试验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解析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数值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复合材料宏观有效性能预测的理论方法 | 第17-28页 |
2.1 本构关系 | 第17-19页 |
2.2 弹性常数的理论边界 | 第19-23页 |
2.2.1 Voigt-Reuss边界 | 第19-20页 |
2.2.2 Hashin-Shteikman边界 | 第20-21页 |
2.2.3 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弹性常数理论边界 | 第21-23页 |
2.3 自洽理论方法 | 第23-26页 |
2.3.1 三维自洽理论 | 第23-25页 |
2.3.2 平面应力状态下的自洽理论 | 第25-26页 |
2.4 有限元理论概述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二维两相连续复合材料宏观弹性性能预测 | 第28-54页 |
3.1 数值模拟的关键问题 | 第28-33页 |
3.1.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8-32页 |
3.1.2 中心极限定理 | 第32-33页 |
3.2 复合材料有效弹性性质的预测 | 第33-43页 |
3.2.1 边界条件及有效弹性性质的计算 | 第33-36页 |
3.2.2 网格的细化 | 第36-38页 |
3.2.3 体积代表单元 | 第38-43页 |
3.3 组份材料体积分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 第43-45页 |
3.4 组份材料形态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 第45-49页 |
3.4.1 组份材料形状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3.4.2 组份材料大小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 第46-49页 |
3.5 自洽数值模型预测复合材料的有效性质 | 第49-52页 |
3.5.1 自洽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49-50页 |
3.5.2 参数H的确定 | 第50-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三维两相连续复合材料宏观弹性性能预测 | 第54-68页 |
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4-56页 |
4.2 全尺寸模型预测复合材料的有效性质 | 第56-66页 |
4.2.1 细分等级的确定 | 第56-58页 |
4.2.2 体积代表单元的确定 | 第58-60页 |
4.2.3 体积分数对有效杨氏模量的影响 | 第60-62页 |
4.2.4 组份材料形状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 第62-64页 |
4.2.5 组份材料大小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 第64-66页 |
4.3 自洽数值模型预测复合材料的有效性质 | 第66-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复合材料的有效弹性性质实验分析与仿真验证 | 第68-78页 |
5.1 复合材料有效弹性性质的试验分析 | 第68-73页 |
5.1.1 实验方案设计 | 第68-71页 |
5.1.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5.2 复合材料有效弹性性质的仿真分析 | 第73-77页 |
5.2.1 全尺寸数值模型仿真验证 | 第73-75页 |
5.2.2 自洽数值模型仿真验证 | 第75-76页 |
5.2.3 误差分析 | 第76-77页 |
5.3 本章总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78-79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