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滩短期地貌动态与沉积物粒度粒形特征--以三亚海棠湾为例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5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1.1 科学意义 | 第18-19页 |
1.1.2 现实意义 | 第19页 |
1.2 相关研究进展与现状 | 第19-31页 |
1.2.1 岬湾海滩研究进展 | 第20-25页 |
1.2.2 海滩沉积物研究进展 | 第25-28页 |
1.2.3 颗粒形态研究进展 | 第28-31页 |
1.3 本文工作 | 第31-35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和资料来源 | 第35-41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5-39页 |
2.1.1 水文气候特征 | 第35-38页 |
2.1.2 地质地貌 | 第38页 |
2.1.3 河流情况 | 第38-39页 |
2.2 资料来源 | 第39-41页 |
2.2.1 野外实测资料 | 第39-40页 |
2.2.2 其它 | 第40-41页 |
第三章 颗粒形态量化及粒度、粒形测量 | 第41-68页 |
3.1 颗粒形态量化 | 第41-56页 |
3.1.1 颗粒形状参数 | 第42-48页 |
3.1.2 颗粒形状描述 | 第48-56页 |
3.2 粒度、粒形测量 | 第56-67页 |
3.2.1 测量方法介绍 | 第56-57页 |
3.2.2 结果分析 | 第57-66页 |
3.2.3 优缺点及精确度分析 | 第66-67页 |
3.3 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海棠湾近期海滩演变 | 第68-89页 |
4.1 海滩简介 | 第68-69页 |
4.2 海滩演变特征 | 第69-79页 |
4.2.1 土福湾海滩动力地貌演变特征 | 第69-73页 |
4.2.2 海棠湾中部海滩动力地貌演变特征 | 第73-76页 |
4.2.3 后海湾海滩动力地貌演变特征 | 第76-79页 |
4.3 风暴潮影响 | 第79-87页 |
4.3.1 台风前后海滩断演变特征 | 第80-85页 |
4.3.2 台风后海滩恢复演变特征 | 第85-87页 |
4.4 小结 | 第87-89页 |
第五章 海棠湾海滩沉积物粒度特征 | 第89-99页 |
5.1 海滩表层沉积物粒度整体特征 | 第89-91页 |
5.2 海滩断面不同部位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 | 第91-93页 |
5.3 海滩不同断面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 | 第93-95页 |
5.4 海滩沉积物粒度垂向特征 | 第95-98页 |
5.5 小结 | 第98-99页 |
第六章 颗粒形态特征及其在海滩研究中的应用 | 第99-137页 |
6.1 海棠湾海滩沉积物粒形特征 | 第99-131页 |
6.1.1 海滩剖面沉积物粒形分析 | 第99-118页 |
6.1.2 海滩沉积物粒形时空分布 | 第118-131页 |
6.2 颗粒形态在海滩演变中的应用 | 第131-135页 |
6.2.1 海滩断面坡度与颗粒形态 | 第131-133页 |
6.2.2 海滩断面不同部位颗粒形态特征 | 第133-135页 |
6.3 小结 | 第135-137页 |
第七章 结论、创新、不足与展望 | 第137-140页 |
7.1 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137-138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38-139页 |
7.3 不足与展望 | 第139-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6页 |
附录1 | 第146-147页 |
硕士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 第147页 |
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47-148页 |
致谢 | 第148-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