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2.1 创业意愿的形成机制研究 | 第13-16页 |
1.2.2 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6-19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9页 |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9-20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2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3-29页 |
2.1 核心概念 | 第23-26页 |
2.1.1 创业的概念 | 第23-24页 |
2.1.2 大学生创业的概念 | 第24-25页 |
2.1.3 创业意愿的概念 | 第25-26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2.2.1 人格特质理论 | 第26-27页 |
2.2.2 态度形成理论 | 第27-28页 |
2.2.3 三元交互理论 | 第28-29页 |
第3章 理论框架与研究设计 | 第29-43页 |
3.1 理论模型的构建 | 第29-30页 |
3.2 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维度分析 | 第30-35页 |
3.2.1 个人背景的维度划分 | 第30-31页 |
3.2.2 个人特质的维度划分 | 第31页 |
3.2.3 创业态度的维度选择 | 第31-32页 |
3.2.4 创业环境的维度选择 | 第32-34页 |
3.2.5 创业意愿的维度选择 | 第34-35页 |
3.3 研究假设 | 第35页 |
3.4 研究设计 | 第35-43页 |
3.4.1 样本选取与确定 | 第35-36页 |
3.4.2 访谈调查 | 第36-39页 |
3.4.3 问卷设计 | 第39-41页 |
3.4.4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 第41-43页 |
第4章 实证研究 | 第43-62页 |
4.1 问卷发放和数据获取 | 第43页 |
4.2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3-44页 |
4.3 信度分析 | 第44-46页 |
4.4 效度分析 | 第46-53页 |
4.4.1 个人特质 | 第46-48页 |
4.4.2 创业态度 | 第48-50页 |
4.4.3 创业环境 | 第50-52页 |
4.4.4 创业意愿 | 第52-53页 |
4.5 个人背景影响创业态度的假设检验 | 第53-56页 |
4.5.1 性别对创业态度的可能影响 | 第53页 |
4.5.2 年龄对创业态度的可能影响 | 第53-54页 |
4.5.3 民族对创业态度的可能影响 | 第54页 |
4.5.4 户籍类型对创业态度的可能影响 | 第54-55页 |
4.5.5 学历对创业态度的可能影响 | 第55页 |
4.5.6 专业对创业态度的可能影响 | 第55-56页 |
4.5.7 创业教育对创业态度的可能影响 | 第56页 |
4.5.8 实习经历对创业态度的可能影响 | 第56页 |
4.6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第56-62页 |
4.6.1 模型检验 | 第56-58页 |
4.6.2 结构方程模型修正 | 第58-59页 |
4.6.3 修正后模型的测量 | 第59-60页 |
4.6.4 测量模型各潜在变量区别效度 | 第60页 |
4.6.5 修正后模型的路径分析 | 第60-61页 |
4.6.6 效应分解及关键因素识别 | 第61-62页 |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2-68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2-67页 |
5.1.1 个人背景部分的相关结论 | 第62-65页 |
5.1.2 结构模型部分的相关结论 | 第65-67页 |
5.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1 | 第73-76页 |
附录2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