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地下害虫论文

安徽省萧县蛴螬发生特点与机制初探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9页
    1.1 蛴螬形态特征第9页
    1.2 苏鲁豫皖边界蛴螬主要发生种类及发生特点第9-12页
        1.2.1 苏鲁豫皖边界蛴螬主要发生种类第9-11页
        1.2.2 苏鲁豫皖边界蛴螬发生特点第11-12页
    1.3 环境因子对蛴螬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2-14页
        1.3.1 降水对蛴螬的影响第12-13页
        1.3.2 温度对蛴螬的影响第13页
        1.3.3 光对蛴螬的影响第13-14页
        1.3.4 空气因子对蛴螬的影响第14页
    1.4 拌种防治小麦病虫害第14-16页
        1.4.1 拌种药剂的种类与作用第15页
        1.4.2 单拌制剂的种类及用法第15页
        1.4.3 复配制剂的种类及用法第15-16页
    1.5 其他方式防治蛴螬第16-17页
        1.5.1 农业防治小麦蛴螬第16页
        1.5.2 物理防治小麦蛴螬第16页
        1.5.3 生物防治小麦蛴螬第16-17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7-19页
第二章 萧县农田和杨树林蛴螬发生种类和数量第19-29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9-20页
        2.1.1 调查时间与地点第19页
        2.1.2 取样方法第19-20页
        2.1.3 田间采样第20页
        2.1.4 室内鉴定第20页
        2.1.5 数据处理第20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0-26页
        2.2.1 农田和杨树林蛴螬发生种类数第20-24页
        2.2.2 农田和杨树林蛴螬优势种数量变化第24-26页
        2.2.3 年间蛴螬群落组成差异第26页
    2.3 讨论与总结第26-29页
第三章 降水对蛴螬发生量的影响第29-35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9-30页
        3.1.1 调查时间与地点第29页
        3.1.2 取样方法第29页
        3.1.3 田间采样第29页
        3.1.4 室内鉴定第29页
        3.1.5 数据处理第29-30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0-34页
    3.3 讨论与总结第34-35页
第四章 农田蛴螬虫源地分析第35-41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5-36页
        4.1.1 调查时间与地点第35页
        4.1.2 取样方法第35-36页
        4.1.3 田间采样第36页
        4.1.4 室内鉴定第36页
        4.1.5 数据处理第36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6-40页
        4.2.1 蛴螬越冬基数的变化第36-37页
        4.2.2 杨树林-农田蛴螬发生内在联系分析第37-38页
        4.2.3 杨树林与农田蛴螬发生的空间分布第38-40页
    4.3 讨论与总结第40-41页
全文总结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寄主活性挥发物及其对暗黑鳃金龟性信息素的增效作用
下一篇:拟南芥叶片核黄素含量对开花时间与抗病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