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1 Peroxidasin基因 | 第12-22页 |
1.1 Peroxidasin的系统进化 | 第12-13页 |
1.2 Peroxidasin的结构 | 第13-14页 |
1.3 Peroxidasin结构域与功能 | 第14-16页 |
1.4 Peroxidasin涉及的生理功能 | 第16-20页 |
1.5 Peroxidasin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2 本研究的立题背景和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二化螟Peroxidasin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23-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31页 |
1.1 供试昆虫 | 第24页 |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4-25页 |
1.3 二化螟Peroxidasin基因的克隆 | 第25-31页 |
1.4 基因序列分析 | 第3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2.1 二化螟Peroxidasin推定氨基酸序列 | 第31-32页 |
2.2 二化螟Peroxidasin预测的蛋白结构特征 | 第32-33页 |
2.3 二化螟Peroxidasin系统进化 | 第33-35页 |
3 讨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二化螟Peroxidasin基因表达规律研究 | 第37-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2页 |
1.1 供试昆虫 | 第38页 |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38-39页 |
1.3 表达样品取样方法 | 第39页 |
1.4 内参基因的选择及引物设计 | 第39-40页 |
1.5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40-41页 |
1.6 实时荧光定量PCR数据分析 | 第41-42页 |
1.7 数据处理 | 第42页 |
2 结果分析 | 第42-47页 |
2.1 PCR产物熔解曲线和扩增效率分析 | 第42-43页 |
2.2 二化螟Peroxidasin mRNA相对表达量 | 第43-47页 |
3 讨论 | 第47-49页 |
第四章 二化螟Peroxidasin的RNA干扰 | 第49-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4页 |
1.1 供试昆虫 | 第50页 |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50-51页 |
1.3 总RNA提取 | 第51页 |
1.4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51页 |
1.5 二化螟RNAI干扰dsRNA的合成 | 第51-5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4-56页 |
2.1 二化螟Peroxidasin RNA干扰后预蛹的表型变化 | 第54-55页 |
2.2 二化螟Peroxidasin RNA干扰后6龄末幼虫的表型变化 | 第55页 |
2.3 干扰实验中dsRNA注射后二化螟产生致死表型的比率 | 第55-56页 |
2.4 二化螟Peroxidasin基因的RNAi效率 | 第56页 |
3 讨论 | 第56-59页 |
第五章 二化螟Peroxidasin基因的真核表达及活性 | 第59-7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9-70页 |
1.1 实验试剂 | 第59-60页 |
1.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60页 |
1.3 二化螟Peroxidasin基因真核表达供体质粒构建 | 第60-61页 |
1.4 PCR产物的回收纯化、连接转化与测序 | 第61-62页 |
1.5 双酶切、T4连接、转化与测序 | 第62-64页 |
1.6 重组杆状病毒质粒的构建 | 第64-65页 |
1.7 提取重组病毒Bacmid DNA及其鉴定 | 第65-66页 |
1.8 昆虫细胞的培养 | 第66-67页 |
1.9 重组病毒Bacmid DNA对昆虫细胞的转染及感染 | 第67-68页 |
1.10 异源蛋白表达及Western免疫杂交 | 第68-69页 |
1.11 二化螟Peroxidasin蛋白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 | 第69-70页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0-72页 |
2.1 二化螟Peroxidasin完整ORF框的获得 | 第70页 |
2.2 重组杆状病毒Bacmid的获得 | 第70-71页 |
2.3 蛋白杂交检测 | 第71页 |
2.4 二化螟Peroxidasin蛋白的过氧化氢酶活性 | 第71-72页 |
3. 讨论 | 第72-74页 |
全文总结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