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8-35页 |
1.1 激光驱动飞片技术 | 第18-19页 |
1.2 激光驱动飞片冲击起爆技术 | 第19-21页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21-33页 |
1.3.1 激光驱动飞片冲击起爆炸药的研究概况 | 第21-23页 |
1.3.2 激光驱动飞片靶的研究概况 | 第23-25页 |
1.3.3 激光驱动飞片速度测量方法的研究概况 | 第25-33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2 复合飞片靶的制备与表征 | 第35-48页 |
2.1 飞片靶的制备方法 | 第35-40页 |
2.1.1 射频磁控溅射原理 | 第36-37页 |
2.1.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37-39页 |
2.1.3 实验过程 | 第39-40页 |
2.2 AL_2O_3隔热层的制备研究 | 第40-43页 |
2.2.1 薄膜的成分分析 | 第40-41页 |
2.2.2 Al_2O_3薄膜厚度及沉积速率 | 第41-42页 |
2.2.3 Al_2O_3薄膜的物相分析 | 第42页 |
2.2.4 Al_2O_3薄膜的形貌表征 | 第42-43页 |
2.3 复合飞片靶的制备及其SEM表征 | 第43-47页 |
2.3.1 靶材的溅射沉积速率 | 第43-44页 |
2.3.2 复合飞片靶的制备 | 第44-45页 |
2.3.3 复合飞片靶的SEM表征 | 第45-4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3 激光驱动复合飞片的规律特性研究 | 第48-76页 |
3.1 激光驱动复合飞片的速度特性研究 | 第48-58页 |
3.1.1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48-49页 |
3.1.2 加速膛的选择 | 第49-52页 |
3.1.3 激光驱动飞片的速度测量结果与分析 | 第52-58页 |
3.2 AL_2O_3隔热层对飞片冲击应力的影响研究 | 第58-62页 |
3.2.1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58-60页 |
3.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0-62页 |
3.3 激光驱动复合飞片的平面性与完整性分析 | 第62-74页 |
3.3.1 实验方法 | 第63-64页 |
3.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4-7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4 激光驱动复合飞片速度的数值模拟 | 第76-84页 |
4.1 引言 | 第76页 |
4.2 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76-80页 |
4.2.1 Lawrence模型 | 第76-77页 |
4.2.2 激光驱动复合飞片速度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77-80页 |
4.3 数值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80-83页 |
4.3.1 激光驱动Al/Al_2O_3/Al复合飞片速度的模拟结果 | 第80-81页 |
4.3.2 激光驱动C/Al/Al_2O_3/Al复合飞片速度的模拟结果 | 第81-82页 |
4.3.3 激光驱动Mg/Al/Al_2O_3/Al复合飞片速度的模拟结果 | 第82-8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5 激光驱动复合飞片冲击起爆HNS-Ⅳ实验研究 | 第84-98页 |
5.1 实验条件与装置 | 第84-86页 |
5.1.1 HNS-Ⅳ炸药及药柱的准备 | 第84-85页 |
5.1.2 激光驱动飞片冲击起爆实验装置 | 第85-86页 |
5.2 激光驱动飞片冲击起爆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6-97页 |
5.2.1 装药密度1.6g/cm~3的HNS-Ⅳ冲击起爆结果 | 第86-89页 |
5.2.2 装药密度1.5g/cm~3的HNS-Ⅳ冲击起爆结果 | 第89-93页 |
5.2.3 HNS-Ⅳ药柱在室内放置5小时后的冲击起爆结果 | 第93-95页 |
5.2.4 激光驱动飞片冲击起爆结果分析 | 第95-9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6 激光驱动飞片冲击起爆HNS-Ⅳ的数值模拟及机理分析 | 第98-114页 |
6.1 引言 | 第98页 |
6.2 数值模拟模型 | 第98-101页 |
6.2.1 结构模型 | 第98-99页 |
6.2.2 算法选择 | 第99-100页 |
6.2.3 材料模型 | 第100-101页 |
6.3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101-110页 |
6.3.1 激光驱动Al飞片冲击起爆HNS-Ⅳ药柱的模拟结果 | 第101-105页 |
6.3.2 激光驱动Al/Al_2O_3/Al飞片冲击起爆HNS-Ⅳ药柱的模拟结果 | 第105-110页 |
6.4 激光驱动飞片冲击起爆HNS-Ⅳ药柱的过程机理分析 | 第110-11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14-117页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14-116页 |
7.2 创新点 | 第116页 |
7.3 不足与展望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8页 |
附录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