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20页 |
1.1 立题依据 | 第9-10页 |
1.2 氟喹诺酮类药物简介 | 第10页 |
1.3 氟喹诺酮类药物肾毒性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3.1 肾损伤的临床表现 | 第11-13页 |
1.3.2 肾损伤的机制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活性氧与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调控研究 | 第15-20页 |
1.4.1 活性氧与氧化应激 | 第15页 |
1.4.2 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 | 第15-16页 |
1.4.3 活性氧调控细胞周期的机制 | 第16-18页 |
1.4.4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 第18页 |
1.4.5 活性氧与细胞凋亡 | 第18-19页 |
1.4.6 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的相互关系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2.1.1 细胞 | 第20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2.1.3 主要器材 | 第20-21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1-25页 |
2.2.1 LLC-PK1细胞培养及形态学观察 | 第21-22页 |
2.2.2 WST-1法检测达氟沙星对LLC-PK1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22-23页 |
2.2.3 DHE法检测超氧阴离子(O(?))含量 | 第23页 |
2.2.4 AmplexUltraRed法检测过氧化氢(H_2O_2)含量 | 第23-24页 |
2.2.5 Rhodamine123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 第24页 |
2.2.6 流式细胞仪检测达氟沙星处理LLC-PK1后细胞凋亡的情况 | 第24页 |
2.2.7 流式细胞仪检测达氟沙星处理LLC-PK1后细胞周期的变化 | 第24-25页 |
2.2.8 RT-PCR检测细胞周期蛋白mRNA表达量变化 | 第25页 |
2.3 数据分析统计 | 第25-26页 |
3 结果分析 | 第26-34页 |
3.1 WST-1法检测达氟沙星对LLC-PK1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26-27页 |
3.2 达氟沙星处理LLC-PK1后超氧阴离子(O(?))、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的变化 | 第27-28页 |
3.3 达氟沙星处理LLC-PK1细胞24h后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 | 第28-29页 |
3.4 达氟沙星处理LLC-PK1细胞24h后细胞凋亡的情况 | 第29-30页 |
3.5 达氟沙星处理LLC-PK1细胞24h后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30-32页 |
3.6 细胞周期相关基因mRNA表达含量变化 | 第32-34页 |
4 讨论 | 第34-37页 |
5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附录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6页 |
作者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