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国家公债、债券、外债论文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的风险因素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5页
    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1.1 新常态下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第7页
        1.1.2 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的背景第7页
        1.1.3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历程加快第7-8页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8-9页
        1.2.1 研究目的第8页
        1.2.2 研究意义第8-9页
    1.3 文献综述第9-12页
        1.3.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第9-10页
        1.3.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第10-12页
        1.3.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评述第12页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2-14页
        1.4.1 研究内容第12-14页
        1.4.2 研究方法第14页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4-15页
        1.5.1 创新点第14页
        1.5.2 不足之处第14-15页
第二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的发展状况第15-24页
    2.1 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的相关理论基础第15-16页
        2.1.1 公共财政理论第15页
        2.1.2 政府职能理论第15-16页
        2.1.3 投融资理论第16页
    2.2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范畴与特征第16-17页
    2.3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的主要模式第17-19页
        2.3.1 城投债第17-18页
        2.3.2 地方政府债券第18-19页
    2.4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的发展现状第19-24页
        2.4.1 发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之势第19-22页
        2.4.2 债券安全等级呈现明显的东中西部差异第22-23页
        2.4.3 发债主体与偿债主体趋于一致第23-24页
第三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的风险表现第24-31页
    3.1 内在风险第24-28页
        3.1.1 地方政府债券的运行风险第24-25页
        3.1.2 地方政府债券的效率风险第25-26页
        3.1.3 地方政府债券的偿债风险第26-28页
    3.2 外在风险第28-31页
        3.2.1 拉大地域经济发展差距第28-29页
        3.2.2 损害地方政府公信力第29-30页
        3.2.3 影响地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第30-31页
第四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影响因素分析第31-45页
    4.1 地方政府债券风险影响因素的指标分析第31-32页
        4.1.1 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第31页
        4.1.2 财政指标第31-32页
        4.1.3 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第32页
    4.2 地方政府债券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32-45页
        4.2.1 模型介绍第32页
        4.2.2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第32-35页
        4.2.3 模型的实证检验过程第35-39页
        4.2.4 实证的结果与分析第39-45页
第五章 加强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的风险管理第45-49页
    5.1 加强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的外部管理第45-47页
        5.1.1 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第45页
        5.1.2 建立债务风险管理体系第45-46页
        5.1.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第46页
        5.1.4 转变地方政府职能第46页
        5.1.5 建立地方政府债券保险制度第46-47页
    5.2 加强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内部管理第47-49页
        5.2.1 事前发债审核机制第47页
        5.2.2 事中使用监督机制第47-48页
        5.2.3 事后考核评价机制第48-49页
结束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附录第54-58页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清单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方垄断、垄断规制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下一篇:腐败、反腐败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