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7-13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8-10页 |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页 |
| 1.6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 2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 2.1.1 农村“空心化”内涵 | 第13页 |
| 2.1.2 农村“空心化”特征 | 第13-14页 |
| 2.1.3 农村“空心化”表现形式 | 第14页 |
| 2.2 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 2.2.1 “推—拉”理论 | 第14-15页 |
| 2.2.2 “城乡一体化”理论 | 第15页 |
| 2.2.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 | 第15-16页 |
| 3 盂县农村“空心化”现状—以孙家庄镇、北下庄乡为例 | 第16-22页 |
| 3.1 盂县整体概况 | 第16-17页 |
| 3.2 孙家庄镇、北下庄乡的基本情况 | 第17-19页 |
| 3.2.1 孙家庄镇基本情况 | 第17-18页 |
| 3.2.2 北下庄乡基本情况 | 第18-19页 |
| 3.3 孙家庄镇、北下庄乡农村“空心化”状况 | 第19-22页 |
| 3.3.1 农村人口“空心化”情况 | 第19-20页 |
| 3.3.2 农业产业“空心化”情况 | 第20-21页 |
| 3.3.3 农村宅基地“空心化”情况 | 第21页 |
| 3.3.4 农村公共服务“空心化”情况 | 第21-22页 |
| 4 农村“空心化”的影响分析 | 第22-24页 |
| 4.1 耕地抛荒现象严重,土地得不到有效利用 | 第22-23页 |
| 4.2 农村“空心化”导致留守儿童教育受到制约 | 第23页 |
| 4.3 农村“空心化”导致留守农民遭遇看病难问题 | 第23页 |
| 4.4 村庄文化建设滞后导致农民休闲娱乐空洞化 | 第23-24页 |
| 5 盂县农村“空心化”的成因分析 | 第24-28页 |
| 5.1 制度因素 | 第24-25页 |
| 5.1.1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 第24-25页 |
| 5.1.2 城乡二元土地制度 | 第25页 |
| 5.2 经济因素 | 第25-27页 |
| 5.2.1 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低,农民增收不明显 | 第25-26页 |
| 5.2.2 煤炭产业逐步衰落,加速农民向其他城市外流 | 第26-27页 |
| 5.3 其他因素 | 第27-28页 |
| 5.3.1 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 | 第27页 |
| 5.3.2 农村教育发展滞后 | 第27-28页 |
| 5.3.3 农村医疗卫生所环境简陋 | 第28页 |
| 6 农村“空心化”改造模式及治理对策 | 第28-32页 |
| 6.1 农村“空心化”改造模式 | 第28-29页 |
| 6.1.1 自然村模式 | 第28页 |
| 6.1.2 中心村模式 | 第28-29页 |
| 6.1.3 周边村模式 | 第29页 |
| 6.2 盂县农村“空心化”的治理措施 | 第29-32页 |
| 6.2.1 加大农村建设投入,科学规划村庄建设 | 第29-30页 |
| 6.2.2 发展规模化的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 第30页 |
| 6.2.3 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宅基地流转制度 | 第30-31页 |
| 6.2.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生活差距 | 第31页 |
| 6.2.5 改善乡镇卫生所条件,保障农民就医环境 | 第31页 |
| 6.2.6 整合农村教育资源,促进农村教育综合发展 | 第31-32页 |
| 7 研究结果与展望 | 第32-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