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和推广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内研究和推广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和推广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广东省冬种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应用现状 | 第17-20页 |
2.1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 第17页 |
2.1.1 农业机械装备总量稳步增长 | 第17页 |
2.1.2 农机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 第17页 |
2.1.3 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 第17页 |
2.2 冬种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应用现状 | 第17-18页 |
2.3 广东省常见的几种冬种马铃薯收获机械 | 第18-1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冬种马铃薯种植特点和机械化收获作业要求 | 第20-24页 |
3.1 冬种马铃薯生产条件分析 | 第20-21页 |
3.1.1 气候条件 | 第20页 |
3.1.2 土壤条件 | 第20页 |
3.1.3 水分条件 | 第20页 |
3.1.4 收获时间 | 第20-21页 |
3.2 冬种马铃薯的种植特点 | 第21-22页 |
3.2.1 利用冬闲田进行种植 | 第21页 |
3.2.2 高畦大垄种植模式 | 第21页 |
3.2.3 马铃薯块茎易破损 | 第21-22页 |
3.3 南方冬种马铃薯机械化收获作业要求 | 第22页 |
3.3.1 选型的机械应小型轻便 | 第22页 |
3.3.2 选型的机械破皮率要小 | 第22页 |
3.3.3 选型的机械埋薯率要低 | 第22页 |
3.3.4 必须满足湿滑条件作业的要求 | 第2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四章 南方冬种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推广条件分析 | 第24-39页 |
4.1 冬种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推广设备选型 | 第24-35页 |
4.1.1 冬种马铃薯收获机械田间收获对比试验 | 第24-28页 |
4.1.2 先进性比较 | 第28-30页 |
4.1.3 适用性比较 | 第30-31页 |
4.1.4 生产效益比较 | 第31-32页 |
4.1.5 设备选型数据分析 | 第32-35页 |
4.2 广东地区技术推广条件分析 | 第35-38页 |
4.2.1 推广优势分析 | 第35-37页 |
4.2.2 推广劣势分析 | 第37-3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冬种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一体化推广模式研究 | 第39-47页 |
5.1 机械化收获技术推广模式分析 | 第39-40页 |
5.2 农业机械一体化推广模式的运行机制及应用条件 | 第40-42页 |
5.2.1 农业机械一体化推广模式的运行机制 | 第40-41页 |
5.2.2 农业机械一体化推广模式的应用条件 | 第41-42页 |
5.3 农业机械化技术一体化推广措施 | 第42-46页 |
5.3.1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 第42-43页 |
5.3.2 农机生产企业采取多元化推广销售策略 | 第43-45页 |
5.3.3 行业协会组织的协同推广作用 | 第45页 |
5.3.4 强化发挥研发单位在改进产品和研发新产品中的作用 | 第45页 |
5.3.5 积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 第45-4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六章 冬种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一体化推广模式实践 | 第47-51页 |
6.1 冬种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一体化推广模式各要素分析 | 第47-48页 |
6.2 一体化推广模式下各要素高效协同作用 | 第48页 |
6.3 一体化推广模式下的设备改进和技术推广应用 | 第48-5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7.1 结论 | 第51页 |
7.2 下一步研究工作计划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