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2 LUCC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3 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1-23页 |
2.1 自然概况 | 第21-22页 |
2.1.1 地形地貌 | 第21页 |
2.1.2 气候 | 第21-22页 |
2.1.3 植被 | 第22页 |
2.1.4 水文 | 第22页 |
2.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2-23页 |
2.2.1 人口 | 第22页 |
2.2.2 经济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晋北沙化区土地利用/覆被时空格局 | 第23-31页 |
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23-24页 |
3.1.1 数据来源 | 第23-24页 |
3.1.2 遥感图像解译 | 第24页 |
3.2 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特征 | 第24-30页 |
3.2.1 土地利用/覆被空间分布 | 第24-25页 |
3.2.2 土地利用/覆被数量变化 | 第25-27页 |
3.2.3 土地利用转移 | 第27-3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土地利用格局仿真 | 第31-39页 |
4.1 数据来源 | 第31页 |
4.2 系统动力学原理 | 第31-32页 |
4.3 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32-38页 |
4.3.1 系统动力学模型边界的确定 | 第32页 |
4.3.2 系统动力学模型数学方程 | 第32-33页 |
4.3.3 系统动力学模型结构流图 | 第33-34页 |
4.3.4 模型主要变量 | 第34-35页 |
4.3.5 模型精度检验 | 第35页 |
4.3.6 情景设置 | 第35-3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晋北沙化区生态安全评价 | 第39-46页 |
5.1 数据来源 | 第39页 |
5.2 晋北沙化区生态安全评价 | 第39-45页 |
5.2.1 DPSIR模型 | 第39页 |
5.2.2 指标体系建立 | 第39-40页 |
5.2.3 数据标准化 | 第40-41页 |
5.2.4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1-43页 |
5.2.5 生态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 第43-44页 |
5.2.6 不同情景下2020年的生态安全综合评价 | 第44-4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六章 基于CA-Markov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 | 第46-56页 |
6.1 CA-Markov模型 | 第46页 |
6.2 适宜性评价 | 第46-49页 |
6.2.1 评价因子 | 第46-48页 |
6.2.2 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48页 |
6.2.3 适宜性图集 | 第48-49页 |
6.3 CA-Markov模型验证 | 第49-51页 |
6.4 转移矩阵的构建 | 第51-53页 |
6.5 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 | 第53-54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6-59页 |
7.1 结论 | 第56-58页 |
7.2 讨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