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智能跳频序列族构建与组网理论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2-13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3-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1页 |
·引言 | 第19-24页 |
·跳频通信及其面临的挑战 | 第19-22页 |
·认知无线电 | 第22-23页 |
·认知跳频通信 | 第23-24页 |
·智能跳频序列 | 第24-28页 |
·跳频序列 | 第24-26页 |
·认知跳频对跳频序列的新需求 | 第26-28页 |
·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28-29页 |
·论文内容安排 | 第29-31页 |
第二章 认知跳频系统模型与智能跳频序列族 | 第31-43页 |
·认知跳频模型及其工作原理 | 第31-33页 |
·认知跳频定义与模型 | 第31-32页 |
·认知跳频工作原理 | 第32-33页 |
·智能跳频序列 | 第33-37页 |
·智能跳频序列定义 | 第33-34页 |
·等价设计原理 | 第34-37页 |
·智能跳频序列综合性能检验 | 第37-42页 |
·安全性 | 第37页 |
·均匀性 | 第37-38页 |
·随机性 | 第38-39页 |
·汉明相关性 | 第39页 |
·复杂度 | 第39-40页 |
·游程特性 | 第40页 |
·跳频间隔特性 | 第40-41页 |
·周期性 | 第41页 |
·多址接入特性 | 第41页 |
·敏感性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高频谱利用率频隙自适应跳频序列族研究 | 第43-55页 |
·引言 | 第43页 |
·任意频隙映射算法 | 第43-44页 |
·算法分析 | 第44-48页 |
·数学基础 | 第44-45页 |
·均匀性分析 | 第45-47页 |
·随机性分析 | 第47-48页 |
·数据仿真与分析 | 第48-54页 |
·自适应性 | 第48-49页 |
·均匀性 | 第49-50页 |
·随机性 | 第50-51页 |
·汉明相关性 | 第51页 |
·游程特性 | 第51-52页 |
·复杂度 | 第52页 |
·跳频间隔 | 第52-53页 |
·周期性 | 第53页 |
·敏感性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抗复杂干扰宽间隔智能跳频序列族研究 | 第55-73页 |
·引言 | 第55-56页 |
·宽间隔跳频序列的定义与分析 | 第56-59页 |
·唯一确定性的定义与分析 | 第59-62页 |
·宽间隔序列族生成算法 | 第62-63页 |
·性能分析 | 第63-66页 |
·唯一确定性 | 第63-64页 |
·均匀性 | 第64-66页 |
·性能仿真与分析 | 第66-72页 |
·唯一确定性 | 第66-67页 |
·跳频间隔 | 第67-68页 |
·均匀性 | 第68页 |
·随机性 | 第68-69页 |
·复杂度 | 第69页 |
·汉明相关性 | 第69-70页 |
·周期性 | 第70页 |
·组网特性 | 第70-71页 |
·敏感性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正交跳频序列族构建与同步多址接入研究 | 第73-87页 |
·引言 | 第73-74页 |
·正交跳频序列集定义 | 第74页 |
·基于循环平移替代的正交跳频序列族生成算法 | 第74-75页 |
·性能分析 | 第75-78页 |
·系统吞吐量 | 第75-76页 |
·用户分组平均传输时延 | 第76-77页 |
·均匀性分析 | 第77-78页 |
·性能仿真 | 第78-85页 |
·系统多址接入性能 | 第79-81页 |
·均匀性 | 第81页 |
·随机性 | 第81-82页 |
·汉明相关性 | 第82-83页 |
·复杂度 | 第83-84页 |
·跳频间隔 | 第84页 |
·敏感性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六章 智能跳频序列族异步多址接入理论 | 第87-101页 |
·引言 | 第87页 |
·智能跳频序列多址接入模型 | 第87-88页 |
·异步多址接入性能分析 | 第88-95页 |
·分组正确传输概率 | 第88-91页 |
·系统吞吐量和吞吐效率分析 | 第91-92页 |
·频谱利用率与组网容量 | 第92-94页 |
·分组传输时延分析 | 第94-95页 |
·性能仿真 | 第95-100页 |
·分组正确传输概率 | 第95-96页 |
·跳频网络的吞吐量和吞吐效率性能仿真 | 第96-98页 |
·频谱利用率和组网容量仿真 | 第98-99页 |
·分组传输时延仿真 | 第99-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01-105页 |
·研究结论 | 第101-103页 |
·研究展望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3页 |
致谢 | 第113-115页 |
作者简介 | 第115-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