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符号说明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水跃的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陡坡后消力池内水跃特性的试验研究 | 第16-32页 |
·引言 | 第16-17页 |
·量纲分析 | 第17-18页 |
·试验方案及结果分析 | 第18-23页 |
·公式检验 | 第23-27页 |
·消能率计算 | 第27-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水跃流场的紊流模型及计算方法 | 第32-38页 |
·水跃模型构建 | 第32-33页 |
·水汽两相流的VOF模型 | 第33-34页 |
·RNG κ-ε模型 | 第34-35页 |
·流场计算的求解方法 | 第35-36页 |
·固壁边界处理 | 第36-37页 |
·方程的求解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陡坡后消力池内水跃数值模拟 | 第38-53页 |
·模型模拟及边界条件设定 | 第38-39页 |
·流场的初始化 | 第39页 |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39-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陡坡后消力池内水跃共轭水深与水跃长度理论计算方法初探 | 第53-60页 |
·引言 | 第53页 |
·水跃共轭水深理论计算公式 | 第53-55页 |
·水跃长度的理论分析 | 第55-58页 |
·公式的可行性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结语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