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8页 |
|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 ·价值链相关理论综述 | 第10-11页 |
| ·协同相关理论综述 | 第11-12页 |
| ·珍珠产业的国内外研究 | 第12-13页 |
| ·专业市场与虚拟市场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 ·研究评述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结构和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文章结构 | 第15-16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2 珍珠产业集群“虚拟—实体”价值链协同的理论分析 | 第18-28页 |
| ·珍珠产业集群“虚拟—实体”价值链分析 | 第18-19页 |
| ·珍珠产业集群实体价值链 | 第18页 |
| ·珍珠产业集群虚拟价值链 | 第18-19页 |
| ·珍珠产业集群“虚拟—实体”价值链协同发展的含义、特征、目标和内容 | 第19-24页 |
| ·珍珠产业集群价值链的必然选择:协同发展 | 第19-20页 |
| ·协同发展的含义 | 第20-21页 |
| ·协同发展的特征 | 第21页 |
| ·协同发展的目标 | 第21-22页 |
| ·协同发展的内容 | 第22-24页 |
| ·珍珠产业“虚拟—实体”价值链协同发展过程与模式 | 第24-26页 |
| ·协同过程 | 第24-25页 |
| ·协同发展的概念模式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 3 诸暨珍珠产业集群“虚拟—实体”价值链的协同发展 | 第28-38页 |
| ·诸暨珍珠产业集群与珍珠市场分析 | 第29-32页 |
| ·诸暨珍珠产业集群和华东国际珠宝城现状分析 | 第29-31页 |
| ·诸暨珍珠产业集群虚拟市场现状分析 | 第31-32页 |
| ·诸暨珍珠产业价值链协同发展分析 | 第32-37页 |
| ·协同过程 | 第32页 |
| ·协同发展模式 | 第32-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4. 诸暨珍珠产业集群“虚拟—实体”价值链协同度 | 第38-64页 |
| ·序参量分析 | 第38-39页 |
| ·实体价值链子系统序参量确定 | 第38-39页 |
| ·虚拟价值链子系统序参量确定 | 第39页 |
| ·价值链协同度模型构建 | 第39-44页 |
| ·协同模型有序度函数 | 第39-40页 |
| ·协同模型协同度函数 | 第40-41页 |
| ·指标体系与权重计算 | 第41-44页 |
| ·价值链协同度计算 | 第44-57页 |
| ·数据来源及标准化 | 第44-47页 |
| ·实证过程 | 第47-56页 |
| ·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 ·价值链协同效益 | 第57-59页 |
| ·价值链提升 | 第57页 |
| ·经济绩效提升 | 第57-58页 |
| ·企业升级 | 第58页 |
| ·扩大了范围经济 | 第58-59页 |
| ·市场多层次结合 | 第59页 |
| ·价值链协同存在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 第59-62页 |
| ·存在问题 | 第59-60页 |
| ·政策建议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5 结论与思考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附录 | 第70-7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77页 |
| 承诺书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