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银行保函与备用信用证的风险及防范研究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本课题研究目的第9页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的研究概况第10-11页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1-13页
第2章 银行保函和备用信用证概述第13-16页
   ·银行保函概述第13页
     ·银行保函的定义及分类第13页
   ·备用信用证概述第13-16页
     ·备用信用证的定义及分类第13-16页
第3章 银行保函与备用信用证的异同第16-20页
   ·银行保函与备用信用证的共性分析第16-17页
     ·定义和法律当事人基本相同第16页
     ·使用目的的相同之处第16页
     ·性质的相同之处第16-17页
     ·使用范围的相同之处第17页
   ·银行保函与备用信用证的差异分析第17-20页
     ·二者承担的责任有所不同第17-18页
     ·二者的独立性有所不同第18页
     ·二者的兑付方式有所不同第18页
     ·二者的开立方式和生效条件有所不同第18页
     ·二者付款的依据有所不同第18-20页
第4章 银行保函和备用信用证适用的相关惯例第20-24页
   ·银行保函国际惯例的运用第20-21页
   ·备用信用证的相关惯例第21-24页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相关评述第22页
     ·《联合国独立担保和备用信用证公约》相关评述第22-23页
     ·《国际备用信用证惯例》相关评述第23-24页
第5章 银行保函与备用信用证的风险分析第24-34页
   ·银行保函当事人的风险分析第24-28页
     ·受益人面临的风险第24页
     ·申请人面临的风险第24-25页
     ·担保行面临的风险第25-28页
   ·备用信用证的风险分析第28-34页
     ·受益人面临的风险第28-29页
     ·申请人面临的风险第29-30页
     ·开证行面临的风险第30-34页
第6章 银行保函和备用信用证的风险防范第34-41页
   ·银行保函当事人的风险防范第34-37页
     ·申请人和受益人的风险防范对策第34-35页
     ·开证行的风险防范对策第35-37页
   ·备用信用证的风险防范第37-41页
     ·申请人的风险防范对策第37-38页
     ·受益人的风险防范对策第38-39页
     ·开证行的风险防范对策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后记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的城投债信用风险研究--基于引入Knight不确定性因子的KMV模型
下一篇:人民币国际化策略研究--基于日元与澳元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