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研究背景与问题 | 第8-9页 |
·研究区域的界定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理论价值 | 第10-11页 |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框架与方法 | 第12-14页 |
·研究框架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综述 | 第14-22页 |
·城市经济区的含义 | 第14-17页 |
·城市经济区的概念 | 第14-15页 |
·城市经济区的特征 | 第15-16页 |
·城市经济区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城市经济区划的内涵 | 第17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22页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22页 |
3 城市经济区划模型构建 | 第22-28页 |
·城市经济区划的原则与步骤 | 第22-23页 |
·城市经济区划的原则 | 第22页 |
·城市经济区划的步骤 | 第22-23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思路 | 第23页 |
·经济联系的测度-城市流强度模型 | 第23-25页 |
·城市流强度模型 | 第23-24页 |
·城市流强度结构分析 | 第24页 |
·相关指标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24-25页 |
·城市经济区范围的确定-GIS 空间下的等时交通圈 | 第25-28页 |
·选择思路 | 第25-26页 |
·等时交通圈划分的技术方法 | 第26页 |
·等时交通圈时距的选择 | 第26-28页 |
4 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区划分 | 第28-50页 |
·东北地区城市流强度的测度 | 第28-37页 |
·东北地区城市流强度测算 | 第28-33页 |
·东北地区城市流强度结构分析 | 第33-37页 |
·东北地区等时交通圈的划分 | 第37-43页 |
·交通方式的选取及相关设定 | 第37-38页 |
·等时交通圈时距的确定 | 第38-41页 |
·各城市等时交通圈范围的划分 | 第41-43页 |
·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区划方案 | 第43-49页 |
·一级城市经济区 | 第44-46页 |
·二级城市经济区 | 第46-47页 |
·地方集聚与辐射中心 | 第47-49页 |
·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区空间组织 | 第49-50页 |
5 结语 | 第50-52页 |
·主要结论 | 第50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