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泰走廊区域供气方案优化与信息化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概述 | 第9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4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燃气事业发展概况 | 第10-12页 |
|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第2章 燃气供气方案优化相关理论 | 第15-19页 |
| ·天然气的稳定流动方程 | 第15-16页 |
| ·管道水力计算公式 | 第16页 |
| ·环状管网水力计算方法 | 第16-18页 |
| ·本章小节 | 第18-19页 |
| 第3章 吉泰走廊区域天然气用气特性分析 | 第19-30页 |
| ·吉泰走廊区域天然气气源现状情况 | 第19-21页 |
| ·江西省内管输天然气现状 | 第19-20页 |
| ·LNG气源 | 第20页 |
| ·气源基本参数 | 第20-21页 |
| ·供气对象 | 第21页 |
| ·居民天然气用气量预测 | 第21-24页 |
| ·规划期人口规模 | 第21-22页 |
| ·气化率和气化人口 | 第22-23页 |
| ·耗热定额 | 第23页 |
| ·用气量计算 | 第23-24页 |
| ·公商用户天然气用气量预测 | 第24-25页 |
| ·用户发展规模预测 | 第24页 |
| ·用气规模 | 第24-25页 |
| ·工业天然气用气量预测 | 第25-27页 |
| ·主要工业能源消耗情况 | 第25页 |
| ·工业燃气需求分析 | 第25页 |
| ·工业天然气需求量预测 | 第25-27页 |
| ·汽车天然气用气量预测 | 第27-28页 |
| ·未预见量 | 第28-29页 |
| ·天然气需求量汇总 | 第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4章 吉泰走廊区域燃气管网优化方案 | 第30-48页 |
| ·供气方案制定的原则 | 第30页 |
| ·输配管网压力级制的确定 | 第30-32页 |
|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对管网设计压力级制的分级 | 第30-31页 |
| ·天然气管网压力级制的分析比较 | 第31-32页 |
| ·吉泰走廊各个区域燃气管网现状分析 | 第32-35页 |
| ·管网供气优化方案比选 | 第35-39页 |
| ·天然气管网优化的实施方案 | 第39-47页 |
| ·高中压调压站站点布局优化 | 第39-40页 |
| ·次高压管道规划布局的实施 | 第40-44页 |
| ·中压管网布局方案 | 第44-47页 |
| ·中—低压用户调压设施实施方案 | 第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5章 吉泰走廊区域储气调峰及应急方案 | 第48-60页 |
| ·调峰储气量确定 | 第48-54页 |
| ·各类用户用气不均匀系数的确定 | 第48-50页 |
| ·日用气量及高峰流量 | 第50-53页 |
| ·调峰储气量 | 第53-54页 |
| ·调峰方式选择 | 第54-55页 |
| ·应急气源保障要求 | 第55-56页 |
| ·应急规模 | 第55页 |
| ·应急站储存规模 | 第55-56页 |
| ·吉泰走廊区域内储气应急设施现状分析 | 第56页 |
| ·储气调峰及应急设施建设方案 | 第56-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6章 供气设施信息化建设建议 | 第60-69页 |
| ·吉泰走廊区域供气设施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 第60页 |
| ·国内同行业企业采用的供气设施信息化系统类型 | 第60-67页 |
| ·SCADA系统 | 第60-66页 |
| ·GIS系统 | 第66页 |
| ·管网智能巡检系统 | 第66-67页 |
| ·管网压力模拟分析系统 | 第67页 |
| ·吉泰走廊区域供气设施信息化建设 | 第67-69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 ·总结 | 第69-70页 |
| ·项目展望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