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论文

抬田措施对水稻土有机碳和养分的含量影响及评价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页
   ·相关研究进展第9-12页
     ·土壤肥力的概念第9-11页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方法第11-12页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2-15页
     ·研究目标第12页
     ·研究内容第12-13页
     ·技术路线第13-15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第15-20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15-16页
     ·流域概况第15-16页
     ·自然地理第16页
     ·水文气象第16页
     ·土壤植被第16页
     ·社会经济第16页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16-20页
     ·样品采集第16-18页
     ·样品分析与处理第18-20页
第三章 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及分布特征第20-35页
   ·土壤物理与生物特性研究第20-26页
     ·容重、含水率及呼吸度第20-22页
     ·不同抬田类型下土壤微生物量分布特征第22-26页
       ·不同抬田类型下真菌数量的变化第23-24页
       ·不同抬田类型下细菌数量的变化第24-25页
       ·不同抬田类型下放线菌数量的变化第25-26页
   ·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分布第26-33页
     ·有机碳分布特征第26-27页
     ·养分因子分布特征第27-33页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四章 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差异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第35-45页
   ·相关性分析第35-37页
     ·土壤物理特性与化学性质之间相关性第35-36页
     ·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之间相关性第36-37页
     ·土壤养分因子之间相关性第37页
   ·灰色关联度分析第37-42页
     ·灰色系统理论的应用第37-38页
     ·结果讨论与分析第38-42页
   ·典型相关分析第42-43页
   ·聚类分析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峡江抬田区水稻土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第45-54页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土壤质量评价第45-49页
     ·相关矩阵的特征值及贡献率第45-46页
     ·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第46-49页
   ·基于综合肥力指数IFI的肥力评价第49-53页
     ·土壤肥力指标隶属度及权重的确定第50-51页
     ·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结果分析第51-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4-57页
   ·结论第54-56页
   ·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4页
致谢第64-65页
简历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犹江大坝水平位移监控模型研究
下一篇:南昌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社会治理的视角